冀北方辞阙,江南觉有春。
虎符辉组绶,凤敕焕丝纶。
竹马行遮道,蒲鞭不动尘。
共言公荐拔,岂必为呈身。
冀北方辞阙,江南觉有春。
虎符辉组绶,凤敕焕丝纶。
竹马行遮道,蒲鞭不动尘。
共言公荐拔,岂必为呈身。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江南时的场景与感受。首句“冀北方辞阙,江南觉有春”以北方的寒冷与江南的温暖作对比,暗示了对新环境的期待与适应。接着,“虎符辉组绶,凤敕焕丝纶”两句,通过描述官员所佩戴的象征权力的物品——虎符与凤敕,以及华丽的官服,展现了其身份与地位的尊贵。
“竹马行遮道,蒲鞭不动尘”则描绘了官员上任途中受到百姓热烈欢迎的场景,竹马代表儿童自发组织的欢迎队伍,蒲鞭则是古代象征轻刑的工具,此处用以形容官员施行仁政,不需严刑峻法,百姓生活和谐安宁。最后,“共言公荐拔,岂必为呈身”,表达了人们对官员才能与品德的认可,认为其无需特意自我推荐,其才华与德行已足以被众人所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官员赴任江南时的景象与民众对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明代社会对于官员道德与能力的重视。
宇宙原无外。问当年、渠缘底事,强逃人世。
争似刘郎栽种后,长恁玄都观里。
何用羡、武陵溪水。
一见桃花还一笑,领春工、千古无穷意。
儿女恨,且收起。洞中空阔多闲地。
但人间、羊肠九折,未能知此。
我已衰翁君渐老,那复颠张醉李。
看翻覆、雨阴风霁。
挨得清和时候了,舣扁舟、只待归来耳。
惟处静,解吾志。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
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
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嶪。
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
手板亦何为,趋走背汗浃。
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