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君爱长松,不辨几千岁。
朝露滴空寒,夕吹起蔚荟。
根柯剥霜藓,户牖入天籁。
疑得飧苓方,颇见超尘态。
至今七十年,颜色曾未艾。
我欲识其人,远在千峰外。
归去视莲洞,怪石如抹黛。
安得驱秦鞭,与之斗珍怪。
钱君爱长松,不辨几千岁。
朝露滴空寒,夕吹起蔚荟。
根柯剥霜藓,户牖入天籁。
疑得飧苓方,颇见超尘态。
至今七十年,颜色曾未艾。
我欲识其人,远在千峰外。
归去视莲洞,怪石如抹黛。
安得驱秦鞭,与之斗珍怪。
这首《古翠行》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钱君对长松的喜爱以及长松的古老与神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长松历经岁月而不衰的坚韧生命力。
首句“钱君爱长松,不辨几千岁”开篇点题,直接表达了钱君对长松的深厚情感,而“不辨几千岁”则暗示了长松的古老,引人遐想。接下来,“朝露滴空寒,夕吹起蔚荟”描绘了长松在晨露与晚风中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根柯剥霜藓,户牖入天籁”进一步刻画了长松的形态与环境,霜藓覆盖的根部与天籁般的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不仅赞美了长松的自然之美,也暗喻了钱君追求的精神境界。
“疑得飧苓方,颇见超尘态”通过想象钱君可能在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侧面表现了他对长松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
最后,“至今七十年,颜色曾未艾”强调了长松历经七十年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时间的无常与生命的顽强。钱君虽已离世七十年,但长松依旧茂盛,仿佛是对他精神的延续与纪念。
“我欲识其人,远在千峰外。归去视莲洞,怪石如抹黛。安得驱秦鞭,与之斗珍怪。”表达了诗人对钱君的怀念与追寻,以及对自然奇观的向往。通过“莲洞”、“怪石”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神秘与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古翠行》通过对长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孤坟郁嵯峨,屹立古道右。
危祠亦虚敞,绰楔出疏柳。
使节偶经过,一步一稽首。
仰瞻义烈姿,千载尚不朽。
忆当商季时,忠佞杂纷揉。
君道固匪臧,臣职甘就剖。
虽无心七窍,实有血三斗。
皇天表忠赤,并示百代后。
兹坟不数仞,嵩华等高厚。
畜君义何尤,戮谏邦必覆。
古训炳日星,芳名垂宇宙。
两松谁移来,眼底生突兀。
故人知我意,惠与百金值。
其高馀二寻,其荫可数席。
根柯大如盎,谓是两世物。
当其初移时,至费百夫力。
舁载劳车舟,经从破垣壁。
我初疑其艰,不任迁徙厄。
培根致其深,壅土致其密。
其上维长绠,其下镇巨石。
迩来当炎熇,高架障赤日。
园丁苦奔命,灌溉靡敢佚。
初时逮今兹,蓂荚亦屡易。
天泽与人为,并至两无失。
生意微发舒,濯濯吐嫩碧。
已见抽新芽,相将结佳实。
幽胜增草堂,磊落压群植。
浮生靡长世,贞干乃阅历。
讵知百年后,谁主亦谁客。
大观眇宇宙,玄悟等空色。
因歌两松诗,一笑聊自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