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城钟鼓报春迟,作宦频惊节序移。
藤几竹床三日卧,茗瓯诗卷十年期。
仓皇不负黄公意,浅薄终惭鲍叔知。
共爱开轩坐明月,好云多事莫相疑。
禁城钟鼓报春迟,作宦频惊节序移。
藤几竹床三日卧,茗瓯诗卷十年期。
仓皇不负黄公意,浅薄终惭鲍叔知。
共爱开轩坐明月,好云多事莫相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斋宿和鸣治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因宦海沉浮而感慨时光流逝,生活中的简朴与内心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首句“禁城钟鼓报春迟”以宫廷钟鼓报时的景象,暗示时间的缓慢流逝,与后文“节序移”形成呼应,表达了对时间易逝的感慨。接着,“藤几竹床三日卧,茗瓯诗卷十年期”两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忙碌官场之余,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藤几竹床”代表简朴的生活环境,“茗瓯诗卷”则象征着诗人的文学爱好和精神寄托。
“仓皇不负黄公意,浅薄终惭鲍叔知”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对他人理解的渴望。“黄公”和“鲍叔”分别指历史上的两位贤人,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愿望。最后,“共爱开轩坐明月,好云多事莫相疑”两句,描绘了一幅与友人共赏明月、云彩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理想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和感悟,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体现了李东阳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的深厚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