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兰臭味古来同,同处元非造化工。
墨竹方生秋涧上,紫兰已到鲁斋中。
筑台移玉尊清惠,运笔挥金尚古风。
却似高人来伴我,幽芬日日透帘栊。
竹兰臭味古来同,同处元非造化工。
墨竹方生秋涧上,紫兰已到鲁斋中。
筑台移玉尊清惠,运笔挥金尚古风。
却似高人来伴我,幽芬日日透帘栊。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竹、兰等植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和清新的追求。
“竹兰臭味古来同”一句,直接点出了竹和兰这些植物自古以来就以其清雅脱俗而著称,它们不需要任何人工的雕饰,就已经散发出特有的香气。
“同处元非造化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然之物的纯粹,不需任何人为的装饰或加工。这里的“同处”指的是竹和兰常相伴生长,而“元非造化工”则是说它们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没有经过人工的改造。
接着,“墨竹方生秋涧上,紫兰已到鲁斋中”,诗人具体描绘了自己居住的环境。墨竹即墨绿色的竹子,在秋天的溪流边刚开始萌芽,而紫兰则已经到了诗人的书房之中。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清幽雅致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
“筑台移玉尊清惠,运笔挥金尚古风”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和精神追求的态度。这里的“筑台移玉尊清惠”可能是指一种超脱尘世、崇尚自然纯净之美的情操,而“运笔挥金尚古风”则显示出诗人在书法或绘画上的高雅情趣,保持着古典风格。
最后,“却似高人来伴我,幽芬日日透帘栊”一句,则是诗人自喻,感叹自己就像隐士一般,每天都能从这些自然之物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这里的“幽芬”形容兰花的清香,而“透帘栊”则是说这种香气每天都能穿过窗棂,弥漫在诗人的居所之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纯净和古典美学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生活理想的向往。
茶罢移床就竹眠,泠然风起和流泉。
山禽未绝东归客,时送清音到枕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