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过惠泉》
《重过惠泉》全文
宋 / 陈淳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何事笑痴儿,看山秋正宜。

三年三到寺,一度一题诗。

蜗篆避书壁,松钗落砚池。

夜寒砧杵动,归思鬓先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òngguòhuìquán
sòng / chénchún

shìxiàochīérkànshānqiūzhèng

sānniánsāndàoshī

zhuànshūsōngchāiluòyànchí

hánzhēnchǔdòngguībìnxiān

翻译
为何对着傻孩子笑,秋天正是赏山的好时节。
三年里我三次来到这座寺庙,每次都会题一首诗。
像蜗牛爬过的痕迹一样,我在墙壁上躲避写字,松钗也掉进了砚池。
夜晚寒气袭来,捣衣声响起,那思念之情首先从两鬓显现。
注释
何事:为什么。
痴儿:傻孩子。
秋正宜:秋天正合适。
三年三到寺:三年里三次来到寺庙。
一度一题诗:每次来都题写一首诗。
蜗篆:蜗牛爬过的痕迹。
书壁:在墙上写字。
松钗:松木做的发钗。
砚池:砚台。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
归思:思乡之情。
鬓先知:最先感受到。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重过惠泉》,是宋代诗人陈淳祖的作品。诗人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表达了对山水的深深喜爱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首句“何事笑痴儿”,以自嘲的方式开篇,流露出一种豁达的心态,仿佛在说为何要嘲笑那些沉醉于山水之乐的人。

接下来的“看山秋正宜”描绘了秋天正是欣赏山水的最佳时节,诗人三次造访寺庙,每次都留下一首诗,足见他对惠泉景色的钟爱与创作的热情。“蜗篆避书壁”,用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比喻自己书写时的专注,而“松钗落砚池”则形象地写出诗人书写时的投入,连松钗都可能不经意间滑落。

最后两句“夜寒砧杵动,归思鬓先知”,通过夜晚寒风中传来的捣衣声,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连他的鬓发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深深的归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作者介绍

陈淳祖
朝代:宋

陈淳祖,字道初,一字唯道,号卓山,瑞安(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历知钱塘县、提辖榷货务、通判徽州。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知南康军。景定元年(一二六○)除秘书郎,迁著作佐郎兼权侍右郎官。出提举两浙西路常平,兼知安吉州。度宗咸淳中迁福建路提点刑狱。召为吏部郎官,迁司农少卿兼左司,以忤贾似道罢。久之,起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一有传。今录诗七首。
猜你喜欢

八月十四日携家泛月次韵

月到平湖金作波,一城惟此占秋多。
水晶宫里清无比,何用重登汉馺娑。

(0)

端明殿学士张公挽词

昔幸参朝列,於公更有连。
规橅包世界,风义薄云天。
送别诗犹在,贻书墨尚鲜。
伟人无复见,惟务宝青毡。

(0)

观文殿学士赵公挽词

授受唐虞际,从容平勃閒。
宗英谁柄用,人望属槔閒。
晚侍经闱读,寖登规殿班。
帝乡留不住,归去老湖山。

(0)

送卫清叔著作提举淮东

通泰牢盆亘海滨,宅家专欲用儒臣。
淮南草木生颜色,又见龙头第一人。

(0)

安恭皇后挽词

天作周文合,褘褕礼可观。
屡陪金辇幸,几奉玉卮欢。
吴女簪新柰,梁房掩旧兰。
春深蚕事起,谁复上桑坛。

(0)

百四从妹挽词

姊妹二十四,凋零余二人。
他乡忽传讣,老子倍伤神。
已叹嫠居久,何堪逆境频。
佳城千里外,西望泪沾巾。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