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赵德安挽诗》
《赵德安挽诗》全文
宋 / 魏了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甲申露布告诛曦,丙戌巴台已磔禧。

或谓禄媭非汉患,谁知田李遗唐危。

安州得祸闻人说,荆莫上功惟我知。

三十三年旧寮友,朔风吹泪读残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àoānwǎnshī
sòng / wèilewēng

jiǎjiǎgàozhūbǐngqutáizhé

huòwèifēihànhuànshuízhītiántángwēi

ānzhōuhuòwénrénshuōjīngshànggōngwéizhī

sānshísānniánjiùliáoyǒushuòfēngchuīlèicánbēi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挽诗,悼念的是赵德安。诗中通过“甲申露布告诛曦,丙戌巴台已磔禧”这两句,回忆了赵德安参与平定内乱的往事,甲申和丙戌分别指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可能是指具体的事件或年份,表明赵德安在关键时刻有所作为。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赵德安忠诚的肯定,认为他虽未直接为国家带来长期的安宁(如“或谓禄媭非汉患,谁知田李遗唐危”),但他的贡献仍然值得铭记。

“安州得祸闻人说,荆莫上功惟我知”两句,暗示赵德安可能在安州遭遇不幸,而他的功劳只有少数人能理解,表达了诗人对赵德安遭遇不公的感慨。最后,“三十三年旧寮友,朔风吹泪读残碑”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三十年前的同僚如今只剩下自己在寒风中凭吊残碑,泪水涟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哀伤。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充满历史感的挽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生平事迹的敬仰。

作者介绍
魏了翁

魏了翁
朝代:宋   字:华父   号:鹤山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生辰:1178年—1237年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
猜你喜欢

钦夫遣送箭笋日铸甚珍用所寄伯承韵作六言便请过临

君家稚箭宝茗,赐出太官水衡。

已约髯吴过我,更须君来细评。

(0)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其六

盆池虽小亦清深,要看澄泓印此心。

不嫌蛙黾相喧聒,夜静恐有蛟龙吟。

(0)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其四

便建油幢上木天,棠阴元不用蒲鞭。

南州小试调元手,国步多难政要贤。

(0)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八

经行有恨是阴雨,不见香炉生紫烟。

安得草堂容一榻,听松听水日高眠。

(0)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一

说河不救痴儿渴,砥柱乃障颓波流。

庾公楼中三昧手,何时归侍殿西头。

(0)

吴伯承生孙交游共为之喜凡七人分韵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某得啼定字·其二

吴郎薄轩冕,市隐室垂罄。

儿孙忽成行,乘除乃天定。

我女才三岁,此事当退听。

剩欲便款门,积雨道苦泞。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