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杖过前麓,凉风动吾巾。
指点昔所玩,示我同心人。
徘徊路将夕,犹能望城闉。
平沙映回岸,黄叶迷青蘋。
石径亦可上,老眼俱为新。
危亭望更远,左右还多筠。
不觉夜气合,沾洒雨脚匀。
兴尽篝火归,隐约溪粼粼。
是中著佳士,与俗隔几尘。
挈杖过前麓,凉风动吾巾。
指点昔所玩,示我同心人。
徘徊路将夕,犹能望城闉。
平沙映回岸,黄叶迷青蘋。
石径亦可上,老眼俱为新。
危亭望更远,左右还多筠。
不觉夜气合,沾洒雨脚匀。
兴尽篝火归,隐约溪粼粼。
是中著佳士,与俗隔几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携杖独行于山麓,感受凉风拂面,沿途观赏景色,与友人交流,直至日暮仍流连忘返的情景。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下的平沙、黄叶、青蘋以及蜿蜒的石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首句“挈杖过前麓,凉风动吾巾”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独自漫步山间的情景,凉风吹动着头巾,既体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之感,也暗示了诗人的自由自在。接下来,“指点昔所玩,示我同心人”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共同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
“徘徊路将夕,犹能望城闉”表现了诗人虽已接近黄昏,但仍不愿离去,对城市边缘的眺望,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接着,“平沙映回岸,黄叶迷青蘋”两句,通过色彩对比和动态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平沙与回岸相互映衬,黄叶与青蘋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石径亦可上,老眼俱为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即使年岁渐长,但每一次攀登都如同发现新的世界,充满了新鲜感。最后,“危亭望更远,左右还多筠”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危亭之上,更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四周竹林环绕,增添了诗境的幽静与深邃。
“不觉夜气合,沾洒雨脚匀”描绘了夜幕降临,细雨绵绵,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而“兴尽篝火归,隐约溪粼粼”则以篝火归家作为结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独行,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