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
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
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
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肇所作的《送洞元法师归茅山三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诗人对昔日与友人共游庵中情景的怀念,以及对洞元法师再次寻访旧地的期待。首句"一庵畴昔共嵚崟"回忆了往昔在险峻山庵里的共同经历,"古木垂阴岁月深"则描绘了时光流转,古木苍老,岁月痕迹深厚。后两句"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富有禅意,暗示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超越了一般人生际遇,仿佛是前世缘分未尽,法师离去后,诗人希望能再次跟随藤杖去寻找那份深深的回忆和精神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历史遗迹的深深眷恋。
策马西来问路频,出城东望正怀人。
先声喜逐前呵至,负约几成左顾嗔。
孤堠影迟寒度日,断溪冰合远迷津。
他年记取同游事,语柄长堪寄一嚬。
一节已云寡,联芳良独难。
伟哉程氏妇,挺此三琅玕。
朅从夫子亡,矢死为孤鸾。
梯也谢膏沭,姒也捐罗纨。
空闺窅无人,号恸摧肠肝。
庭乌助其哀,比邻辍其餐。
抚婴尚自苦,独处尤悲酸。
人生几何时,日月如流丸。
长者遂白头,少者颜凋残。
不见昊天广,但觉春风寒。
乃知帝降衷,本固不可刓。
滔滔东逝水,足与回狂澜。
愿言冠屦子,勿作偷生安。
如此巾帼人,输彼一寸丹。
长令天地间,凛凛节操完。
我非刘更生,闻之坐长叹。
谁当传列女,千载名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