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姻好托斯文,杨氏贤甥复有孙。
经学已能傅世业,儒官何幸拜君恩。
从知备养依微禄,且喜移家近故园。
还共郡庠梁博士,朝朝来往事清论。
两家姻好托斯文,杨氏贤甥复有孙。
经学已能傅世业,儒官何幸拜君恩。
从知备养依微禄,且喜移家近故园。
还共郡庠梁博士,朝朝来往事清论。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陈公馀赴高安训导兼柬本之》。诗中描绘了对陈公馀赴任高安训导的送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陈公馀家族传承与教育事业的赞赏。
首句“两家姻好托斯文”,点明了两家之间的深厚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接着“杨氏贤甥复有孙”一句,既赞美了陈公馀作为杨氏家族的优秀后代,又预示了家族的繁衍与延续。
“经学已能傅世业”赞扬了陈公馀在经学上的造诣,以及他将学问传授给世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贡献。“儒官何幸拜君恩”则表达了对陈公馀被任命为儒官的祝贺,以及对其受到朝廷恩宠的羡慕。
“从知备养依微禄”表明陈公馀虽职位不高,但依然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照顾家庭。“且喜移家近故园”则表达了对陈公馀能够回到家乡附近任职的喜悦,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最后,“还共郡庠梁博士,朝朝来往事清论”描绘了陈公馀与当地学者梁博士每日探讨学问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与同僚之间的和谐相处。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陈公馀个人才能与品德的肯定,也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家族传承的期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教育情怀的作品。
山有湫云蓊郁风飕飕,乃在章贡之阳崆峒之幽。
湫波冰浸石骨底,阴森树木相绸缪。
上有千丈之翠壁,下有百尺之苍虬。
神奇鬼怪变恍惚,驱逐雷雨无停留。
今年五六月,稻禾乾欲死。
嗷嗷章贡民,束手坐待毙。
嗟哉兵困馀,何以复如此。
山湫有灵听我言,尔虬宅兹久蜿蜒。
安危同境忧乐然,宁不一出为我民周旋。
坐令膏泽遍四海,力挽凶岁成丰年。
山有湫,生云烟。
黄雀风长雨洗枝,丹鱼出水赤光肥。
遥天寥海绝行迹,翠减红销知为谁。
曲阁香凝龙气暖,腻叶蟠花带云浅。
正是双蛾巧唤愁,欲断应凭胡燕剪。
滴泪和泥封锦书,书中一字一行啼。
莫恨鲤鱼红尾短,随波好送到辽西。
蹙衄鸡头徒若沸,绀房莲子光细细。
折莲寄远被丝牵,舞鸾却识莲中薏。
少年趋京洛,京洛多繁华。
迅河日流驶,崇芒郁巍峨。
宛马游龙行,文轩流水过。
晨夕骋般乐,张筵陈绮罗。
观禊濯曾涧,行酒上阳坡。
宛转七盘舞,萦环北里歌。
中有岩栖士,如同颜阖家。
寻云因剪木,饮窦却搴萝。
时盼城阙中,流尘深如何。
自咤逸德殷,颇兴贤达嗟。
及时不行乐,长有好容华。
再入关来宿雨晴,南公遗谶以堪凭。
还知生死从天定,只把丹心注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