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趋京洛,京洛多繁华。
迅河日流驶,崇芒郁巍峨。
宛马游龙行,文轩流水过。
晨夕骋般乐,张筵陈绮罗。
观禊濯曾涧,行酒上阳坡。
宛转七盘舞,萦环北里歌。
中有岩栖士,如同颜阖家。
寻云因剪木,饮窦却搴萝。
时盼城阙中,流尘深如何。
自咤逸德殷,颇兴贤达嗟。
及时不行乐,长有好容华。
少年趋京洛,京洛多繁华。
迅河日流驶,崇芒郁巍峨。
宛马游龙行,文轩流水过。
晨夕骋般乐,张筵陈绮罗。
观禊濯曾涧,行酒上阳坡。
宛转七盘舞,萦环北里歌。
中有岩栖士,如同颜阖家。
寻云因剪木,饮窦却搴萝。
时盼城阙中,流尘深如何。
自咤逸德殷,颇兴贤达嗟。
及时不行乐,长有好容华。
这首诗描绘了少年在京洛繁华之地的生活景象,既有对都市繁华的赞美,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
首句“少年趋京洛,京洛多繁华”,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京洛,即今天的洛阳和开封,这两个城市在古代都是繁华的都城。接着,“迅河日流驶,崇芒郁巍峨”描绘了河流日夜奔流不息,山峦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宏大感。
“宛马游龙行,文轩流水过”两句,通过“宛马”(形容马匹的优美)和“游龙”(比喻车辆的轻盈),以及“文轩”(装饰华丽的车)和“流水”(比喻车辆的快速移动),形象地描绘了都市中车辆来往、人流如织的热闹景象。
“晨夕骋般乐,张筵陈绮罗”进一步展示了都市生活的奢华与欢乐,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人们都在尽情享受生活,宴席上铺满了精美的丝绸。
“观禊濯曾涧,行酒上阳坡”则描绘了春日郊游的情景,人们在清澈的溪涧边洗濯,又在上阳坡上饮酒作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宛转七盘舞,萦环北里歌”通过舞蹈和歌唱,展现了都市中人们娱乐活动的多样性和热烈气氛。
最后,“中有岩栖士,如同颜阖家。寻云因剪木,饮窦却搴萝”转折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岩栖士(隐居山林的人)如同颜阖家(古代隐士颜回的家庭),他们通过剪木、搴萝(采摘)等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追求。
“时盼城阙中,流尘深如何”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与隐逸生活的双重思考,既欣赏都市的繁华,也渴望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自咤逸德殷,颇兴贤达嗟。及时不行乐,长有好容华”则是对人生价值的反思,认为不应只追求物质的享乐,而应追求内心的道德修养和精神的富足,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都市的繁华与隐逸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太守终南为客主,出入厌倦马与车。
与山朝夕欲还往,作楼近在室一隅。
主人去久山寂寞,正值青帝催焦枯。
我拘簿书甚杻械,摆脱步上提酒壶。
郊原犹未见春色,似据水墨长安图。
也知好景天更惜,高峰常是云模糊。
安得风伯持大彗,扫洒百里如屏铺。
显昧万状古诗国,收拾可秃千毫书。
我来愿作风雅户,醉倒坐待明月扶。
去家若有岩下梦,免复夜夜寻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