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九州尽处起悲风,汉军落前星。
剩百年花鸟,种愁荒砌,啼血空城。
夜半灵来灵去,海气挟蛟腥。
似诉兴亡恨,铃语声声。
今日红羊又换,算学仙辽鹤,有梦都醒。
对斜阳无语,弹泪满冬青。
渐东流夜潮去急,荡旧时明月下寒汀。
凭谁问,閟重重恨,树靡东平。
甚九州尽处起悲风,汉军落前星。
剩百年花鸟,种愁荒砌,啼血空城。
夜半灵来灵去,海气挟蛟腥。
似诉兴亡恨,铃语声声。
今日红羊又换,算学仙辽鹤,有梦都醒。
对斜阳无语,弹泪满冬青。
渐东流夜潮去急,荡旧时明月下寒汀。
凭谁问,閟重重恨,树靡东平。
这首词以悲凉的气氛和深沉的历史感慨,描绘了郑延平王祠堂的景象。开篇"甚九州尽处起悲风,汉军落前星",通过描绘边陲之地的凄风与落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接下来的"剩百年花鸟,种愁荒砌,啼血空城",借花鸟之哀鸣,渲染出祠堂的荒凉与寂寞,仿佛它们也在诉说着历史的兴亡之痛。
"夜半灵来灵去,海气挟蛟腥",进一步深化了祠堂的神秘感,海的气息夹杂着蛟龙的腥味,增添了神秘而阴森的氛围。"似诉兴亡恨,铃语声声",以铃声象征亡魂的低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深哀思。
进入下片,词人感叹时光流转,王朝更迭,"今日红羊又换,算学仙辽鹤,有梦都醒",借用"红羊换代"的典故,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无奈。面对夕阳,词人无言以对,只能在冬青树下弹泪,寄托哀思。
结尾"渐东流夜潮去急,荡旧时明月下寒汀",以江潮的东流和月下的寒汀,寓言历史长河的无情流逝,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怀念。最后的"凭谁问,閟重重恨,树靡东平",以疑问和哀叹收束,表达了对历史深重悲剧的追问,以及对东平地区的怀念。
整体来看,梁启超的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将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
石林精舍虎溪东,尽日门前独看松。
年老身閒无外事,眼看春尽不相逢。
月明古寺客初到,睡觉东窗日已红。
今日鬓丝禅榻畔,一番清话又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