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乌龙寺》
《乌龙寺》全文
宋 / 吕希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秀岭奇峰接钓台,乌龙直北更崔嵬。

万松合处虚亭敞,千佛光中梵宇开。

林外瀑泉飞朔雪,云间宝藏转春雷。

攀藤更入西庵路,一听支郎语劫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óng
sòng / chún

xiùlǐngfēngjiēdiàotáilóngzhífénggèngcuīwéi

wànsōngchùtíngchǎngqiānguāngzhōngfànkāi

línwàiquánfēishuòxuěyúnjiānbǎocángzhuǎnchūnléi

pānténggèng西āntīngzhīlángjiéhuī

翻译
秀美的山岭连接着钓鱼台,乌龙山直北更是高大巍峨。
在万棵松树环绕的地方,空旷的亭子显得开阔,众多佛像的光芒中寺庙敞开了大门。
山林之外,瀑布如冬雪飞溅,云端的宝藏寺传来春天的雷声。
沿着藤蔓深入西边的庵堂小径,倾听支郎的话语,仿佛能听到佛教经文中的智慧火花。
注释
秀岭:美丽的山岭。
奇峰:奇特的山峰。
钓台:古代垂钓的地方,可能指名胜古迹。
乌龙:地名,可能指乌龙山。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万松:成千上万的松树。
虚亭:空旷的亭子。
梵宇:寺庙,指佛教建筑。
开:开放,此处指寺庙显现。
瀑泉:瀑布和泉水。
朔雪:北方的雪,形容瀑布如雪般飞溅。
宝藏:比喻珍贵的寺庙或佛法。
春雷:春天的雷声,象征生机。
攀藤:沿着藤蔓攀登。
西庵:西方的庵堂。
支郎:可能指僧侣或佛教故事中的人物。
语劫灰: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智慧或教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教寺庙的壮丽景象,通过对山峰、松林、瀑布和云间宝藏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乌龙寺的雄伟与神秘。诗人运用了“奇峰”、“崔嵬”、“虚亭敞”、“梵宇开”等词语,不仅塑造出一个高大上的空间,也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攀藤更入西庵路,一听支郎语劫灰。”这一句通过动作和对话的描述,似乎是在描绘诗人自己在寺庙中的亲身体验。这里的“一听”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佛法或高僧教诲的倾听与领悟,而“支郎语劫灰”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尘世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乌龙寺自然风光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和哲思。

作者介绍

吕希纯
朝代:宋

寿州人,字子进。吕希绩弟。登进士第。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历官太常丞、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谏哲宗勿复新法。寻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绍圣初出知亳州,为谏官劾元祐中附会吕大防、苏辙,徙睦州、归州。后贬金州居住,又责道州安置。徽宗即位,起知瀛州,改颍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卒年六十。
猜你喜欢

山中楚辞六首·其四

桂之生兮山之峦。纷可爱兮柯团团。

溪崎嶬兮石架阻。䬀䬟飕兮木道寒。

烟色闭兮乔木桡。岚气暗兮幽篁难。

忌蟪蛄之蚤吟。惜王孙之晚还。信于邑兮白露。

方夭病兮秋兰。

(0)

陌上桑四首·其一

郁郁陌上桑,盈盈道傍女。

送君上河梁,拭泪不能语。

(0)

鼙舞歌五首·其一圣皇篇

圣皇应历数,正康帝道休。

九州咸宾服,威德洞八幽。

三公奏诸公,不得久淹留。

蕃位任至重,旧章咸率由。

侍臣省文奏,陛下体仁慈。

沈吟有爱恋,不忍听可之。

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

诸王当就国,玺绶何累缞。

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

主上增顾念,皇母怀苦辛。

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

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

乘舆服御物,锦罗与金银。

龙旂垂九旒,羽盖参班轮。

诸王自计念,无功荷厚德。

思一效筋力,糜躯以报国。

鸿胪拥节卫,副使随经营。

贵戚并出送,夹道交辎軿。

车服齐整设,韡晔耀天精。

武骑卫前后,鼓吹箫笳声。

祖道魏东门,泪下沾冠缨。

扳盖因内顾,俛仰慕同生。

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

车轮为徘徊,四马踌躇鸣。

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

(0)

日重光行

日重光。奈何天回薄。日重光。冉冉其游如飞征。

日重光。今我日华华之盛。日重光。倏忽过。亦安停。

日重光。盛往衰。亦必来。日重光。譬如四时。

固恒相催。日重光。惟命有分可营。日重光。

但惆怅才志。日重光。身没之后无遗名。

(0)

段干木歌

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0)

南乡子.立秋闺怨

何处响秋风。叶叶声声晓露中。

拾取一枝阶下看,梧桐。昨夜飕飕小槛东。

君听也应同。寂寞孤衾睡未浓。

七夕中秋吹到了,朦胧。难道檀郎耳不聪。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