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乌丝两鬓堆,一梳万缕便齐开。
问侬底事松如许,曾浸三宵海水来。
镜里乌丝两鬓堆,一梳万缕便齐开。
问侬底事松如许,曾浸三宵海水来。
这首诗《理发》由清代女诗人谢采蘩所作,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理发的过程与感受。
“镜里乌丝两鬓堆”,诗人以镜子为引子,将自己两鬓的黑发比作乌丝,形象地展现了头发的浓密与光泽。这一句既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也暗示了理发前的准备状态。
“一梳万缕便齐开”,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梳头时头发如同万缕细丝般纷飞散开,展现出理发过程中的动态美。这里不仅描绘了动作的流畅性,也体现了理发师技艺的高超。
“问侬底事松如许,曾浸三宵海水来。”这两句诗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头发为何如此松软的惊讶和好奇。诗人巧妙地将头发的柔软与海水浸泡联系起来,不仅增加了诗意的趣味性,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理发这一日常生活的场景,更蕴含了对美的追求与赞叹,以及对技艺的尊重。谢采蘩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赋予了这首诗独特的韵味和情感深度。
萧家伯氏难为兄,萧家仲氏难为弟。
御史子孙今有谁,眼中乃见此二士。
阿兄采兰寿梅堂,阿弟束书参蜀张。
圣门九钥天为守,玉匙密付蜀张手。
子到长沙渠问侬,为言真成一老翁。
功名妄念雪销了,只爱吟诗恼鱼鸟。
子归好在中秋前,看子新年胜故年。
学兵先学策,谈命先谈格。
君看前辈富贵人,岂与寒士校日辰。
星家者流有刘子,进人退人若翻水。
谈何容易验他年,却是直言差可喜。
出郭云尚明,及郊日忽暮。
不思日晷短,却信云色误。
骏奔六七里,逢店破亦住。
浇愁幸残尊,照睡聊短炬。
荒鸡唤野梦,晨起念速步。
升车乃复下,故疾动中腑。
昏眩懔欲绝,低徊不能去。
僮仆强我归,偶不陨中路。
老至犹倚强,疾在自不悟。
及慈一委顿,去死仅寸许。
人生信浮脆,可笑何足惧。
所惧弃官晚,行乐今已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