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仆船归百越平,捷书今喜出瓯宁。
秋高剑气冲南斗,天近纶音动北溟。
万里声名双鬓白,百年文物一毡青。
珠玑忽向三山落,谁复歌诗继鲁坰。
杨仆船归百越平,捷书今喜出瓯宁。
秋高剑气冲南斗,天近纶音动北溟。
万里声名双鬓白,百年文物一毡青。
珠玑忽向三山落,谁复歌诗继鲁坰。
这首元代诗人贡师泰的《即事次李景仪治书韵》以豪迈之气描绘了杨仆船归百越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捷报频传的喜悦之情。首句“杨仆船归百越平”,以杨仆船归为引子,展现了历史的宏大场面,暗示了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接着,“捷书今喜出瓯宁”一句,直接点明了捷报传来,使得瓯宁之地一片欢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秋高剑气冲南斗,天近纶音动北溟”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剑气与天音巧妙结合,既表现了军事胜利的辉煌,也寓意着朝廷的威严与恩泽。秋高气爽之时,剑气直冲南斗,显示出力量与决心;而纶音(皇帝的诏令)在北溟(大海)中激荡,象征着皇权的深远与广大。
“万里声名双鬓白,百年文物一毡青”则从个人与历史的角度出发,赞美了杨仆虽已年老,但其功勋卓著,声名远播,如同白发苍苍的老者仍保持着青色的毡帽,象征着不朽的荣誉与忠诚。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文脉传承的重视,即使历经百年,文物依然保持其青色的光泽,寓意着文化的延续与繁荣。
最后,“珠玑忽向三山落,谁复歌诗继鲁坰”两句,以珠玑比喻珍贵的财富或人才,它们突然降落在三山之地,预示着新的机遇与希望。同时,提出疑问,谁能像古代的鲁坰那样,创作出新的诗歌来歌颂这一盛况?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不仅赞颂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也表达了对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后世文人墨客的期许。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