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漾清波浮紫鳞,一筇閒倚树边身。
我疑濠上漆园老,谁识江头渔丈人。
细草留连还可藉,野鸥来往自相亲。
此中正得悠然乐,何用扁舟把钓纶。
漾漾清波浮紫鳞,一筇閒倚树边身。
我疑濠上漆园老,谁识江头渔丈人。
细草留连还可藉,野鸥来往自相亲。
此中正得悠然乐,何用扁舟把钓纶。
这首元代张翥的《乐平刘复初隐居四咏(其四)观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隐居生活画面。首句“漾漾清波浮紫鳞”,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澈的水面下鱼儿游动的景象,紫色的鱼儿与碧波相映生辉。接着,“一筇閒倚树边身”写诗人手持竹杖,悠闲地靠在树旁,享受着这份静谧。
诗人将自己比作庄子在濠水上观鱼的逍遥姿态,暗示自己也有如漆园老者般超脱的心境。同时,他询问:“谁识江头渔丈人?”表达出对知音的理解和寻找,暗示自己并非只为捕鱼,而是寻求精神上的共鸣。
“细草留连还可藉,野鸥来往自相亲”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和谐,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连细草都仿佛在挽留他的脚步,野鸥自在飞翔,与他相处融洽。最后,“此中正得悠然乐,何用扁舟把钓纶”点明主题,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乐趣,认为无需借助外物,如扁舟垂钓,就能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我来濂溪拜夫子,马蹄深入一尺雪。
长嗟岂惟溪泉廉,化得草木皆清洁。
夫子德行万古师,坡云廉退乃一隅。
有室既乐赋以拙,有溪何减名之愚。
水性本清挠之浊,人心本善失则恶。
安得此泉变作天下雨,饮者犹如梦之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