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币何来,出上虞乡,值壬子年。
正圜泉一品,铜华剥落,阳文四字,土晕斑斓。
制作无疑,五同五百,又合黄千之字千。
应详考,惜陈书遗志,张录亡篇。新传。金错刀镌。
好引证孙吴铸大泉。
问曹刘谁敌,英雄安在,独留宝化,未毁风烟。
李汇应羞,瞿山堪笑,搜集寻常不足言。
谁藏者,溯姚江旧令,休父遥源。
此币何来,出上虞乡,值壬子年。
正圜泉一品,铜华剥落,阳文四字,土晕斑斓。
制作无疑,五同五百,又合黄千之字千。
应详考,惜陈书遗志,张录亡篇。新传。金错刀镌。
好引证孙吴铸大泉。
问曹刘谁敌,英雄安在,独留宝化,未毁风烟。
李汇应羞,瞿山堪笑,搜集寻常不足言。
谁藏者,溯姚江旧令,休父遥源。
这首词以"沁园春"为词牌,描绘了一枚来自上虞乡的古币,年代为壬子年。它属于圆形货币,铜质表面虽有剥落,但阳文刻着四个字,边缘带有斑斓的土色。据推测,这枚钱币制作精良,面额可能与“五百”、“千”有关,且与“黄千”字样相关联。然而,关于它的详细记载已难寻,只有陈书和张录中的零星片段留存。
词人引用孙吴时期的大泉作为典故,暗示此币可能具有历史价值。他提出疑问,曹刘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否能与之抗衡,如今这枚珍贵的货币仅存于风烟之中。词中提到李汇和瞿山两位人物,对他们未能收藏或重视此币表示轻蔑,认为寻常人难以理解其价值。最后,词人追溯到姚江旧令和休父的源头,暗示这枚钱币可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等待有识之士去发现和珍藏。整首词以探寻和赞美古代货币文化为主线,展现了词人的历史情怀和审美眼光。
吾家大江南,生长惯卑湿。
早衰坐辛勤,寒气得相袭。
每愁春夏交,两脚难行立。
贫穷医药少,未易办芝朮。
人言常食饮,蔬茹不可忽。
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
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
结子最甘香,要待秋霜实。
作腐罂粟然,加点须姜蜜。
由兹颇知殊,每就畦丁乞。
飘流无定居,借屋少容膝。
何当广种艺,岁晚愈吾疾。
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
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
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
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
江淮旱久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鬓须。
相看握手了无事,千里一笑毋乃迂。
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
过江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吴姝。
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六一岂念吾。
别后新诗巧摹写,袖中知有钱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