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上麋鹿游,吴江水映西山秋。
馆娃宫树迥不见,落日荷华今古愁。
何来豪客增楼橹,醉拥吴姬夜歌舞。
齐云易逐浮云空,鬼火三更照寒雨。
姑苏台上麋鹿游,吴江水映西山秋。
馆娃宫树迥不见,落日荷华今古愁。
何来豪客增楼橹,醉拥吴姬夜歌舞。
齐云易逐浮云空,鬼火三更照寒雨。
这首《姑苏台歌》描绘了姑苏台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感。开篇“姑苏台上麋鹿游,吴江水映西山秋”以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姑苏台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麋鹿在台上自由游走,象征着往昔的繁荣景象;而吴江水映照着西山的秋色,则是自然美景与时间流逝的交织。
接着,“馆娃宫树迥不见,落日荷华今古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馆娃宫的树木已不复存在,只有落日下的荷花在默默诉说着古今的哀愁。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荷花的凋零暗示了盛衰无常,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不再的感慨。
“何来豪客增楼橹,醉拥吴姬夜歌舞”则描绘了一幅豪放而略带悲凉的画面。豪客们在夜晚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但这种欢愉背后隐藏着对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无奈和哀愁。豪客们的楼橹增添,反衬出姑苏台的衰败。
最后,“齐云易逐浮云空,鬼火三更照寒雨”以更加凄凉的笔触收尾。齐云楼随风飘散,如同浮云般短暂,只剩下三更时分的鬼火在寒雨中闪烁,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强化了全诗的怀旧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我闻脩竹阴,清邃不受暑。
安得十亩馀,其中创幽墅。
日长惟鸟声,昼静无人语。
习习来微风,萧萧堕寒雨。
呼儿出柴扉,垂纶坐沙渚。
斯志久未遂,世路今弥阻。
新诗何起予,风味胜清醑。
自怜拘一官,隐逸愧前古。
好梦只林泉,羁踪犹粪土。
岂能学贪夫,忘身徇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