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晚泊近岩隈,精舍门临古道开。
僧子相逢便相识,十年三过秀峰来。
篮舆晚泊近岩隈,精舍门临古道开。
僧子相逢便相识,十年三过秀峰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徐玑在傍晚时分乘着竹篮车(篮舆)停靠在秀美的山崖附近的情景。他所到之处是一处古老的寺庙(精舍),寺庙的大门正对着一条历史悠久的道路。诗人与僧侣相遇,彼此之间似乎早已相识,这表明他们或许有着深厚的缘分。令人感慨的是,诗人已经第三次在十年间造访这座秀峰寺,每一次的经历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秀峰寺的深情厚谊以及时光流转中的重逢之感。
君从毗陵来,载酒与偕行。
酿以陆子泉,可使沧父惊。
香味橄榄严,颜色蒲萄清。
得非续玉浆,无乃挹金茎。
固应压白堕,亦未数乌程。
老夫家巴蜀,华发思南烹。
饮此惟恐尽,酌之且徐倾。
君如建吴樯,再见毗陵城。
相烦送一车,救我枯肠鸣。
平凉歃血不濡齿,奚车辚辚临渭水。
一丸未及封函关,已复胡歌饮都市。
近闻移屯集岐下,战声日震长平瓦。
两军相持久未决,将军宝帐皆在野。
野田秋深风力劲,边云日满青泥岭。
三军雨立甲裳重,诸将露宿旃裘冷。
原头霜落黄芦,西风猎猎边亭寒。
从军之乐今有几,仲宣寄诗烦说似。
我昔见德翁,其人直且温。
共知怀抱清,宜使乡党尊。
竟无蒲轮召,遂葬蒿里园。
张子极季发,乃是外诸孙。
谨厚甚似之,好修仍寡言。
功名在少壮,简编勤讨论。
剩观书连屋,愿闻策临轩。
方起宁氏宅,再兴文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