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乌衣国里身,玉楼琼榭换丰神。
双飞剪出机中素,独立妆成掌上人。
月下步摇花有态,水边飘动袜生尘。
梁园词客难成赋,洛浦相逢总未真。
曾是乌衣国里身,玉楼琼榭换丰神。
双飞剪出机中素,独立妆成掌上人。
月下步摇花有态,水边飘动袜生尘。
梁园词客难成赋,洛浦相逢总未真。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和顾汝和玉河见白燕(其二)》描绘了一幅华丽而神秘的画面。首句“曾是乌衣国里身”,暗示了白燕曾置身于繁华的乌衣巷,可能象征着昔日的贵族或宫廷生活。接下来的“玉楼琼榭换丰神”进一步强调了燕子从昔日华美环境到现在的变化,暗示了时光流转。
“双飞剪出机中素”运用巧妙的比喻,将白燕比作巧手女子剪裁的素绸,形象地描绘了燕子轻盈的飞翔姿态。“独立妆成掌上人”则形容白燕如同精致的艺术品,被人们欣赏赞叹。这两句展现了白燕的优雅与技艺。
“月下步摇花有态,水边飘动袜生尘”通过月光下燕子的姿态和水边的动态,进一步刻画了燕子的灵动与神秘,仿佛在人间与仙境间穿梭。最后两句,“梁园词客难成赋,洛浦相逢总未真”,表达了诗人对白燕如梦似幻般的美丽难以用文字完全捕捉,以及对现实中美好邂逅的怀疑,流露出淡淡的遗憾和向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白燕为载体,寓言了人生的变迁和美的瞬间难以捕捉,富有诗意和哲理。
黄钟沈声喧瓦缶,良材入爨知多少。
谁裁鸣凤千年枝,蛇蚹龙纹巧蟠纽。
泽坚古漆光不磨,徽弦不具含云和。
已无伯牙之手子期耳,三叹如此湘桐何。
溪藤捣霜寒夺目,硬黄瘦字疏相续。
墨花出袖吐春妍,一片玲珑水苍玉。
分明寄我孤山图,上有岁月书林逋。
古丹漫漫篆窠暗,败素飒飒形神枯。
西泠桥畔黄昏景,船头鹤梦风吹醒。
一从马鬣锁荒寒,万古人间几香影。
苦吟老尽诗坛豪,穷愁到我心徒劳。
还君此画三太息,雪晴月映横窗梢。
橐驼雏生来,已高三尺馀。
昂头便觉气貌殊,学跪有礼端庄如。
主人念幼寒迫肤,覆以锦毯花模糊。
母步亦步趋亦趋,一旦百里力不瘏。
有时跳梁挽骏驹,耻在牛后嗤黔驴。
沙泉足饮草满墟,肉峰易耸身魁梧,看尔负重行天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