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猷访戴图》
《子猷访戴图》全文
元 / 陈赓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两晋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举世尚清谈,天地指一马。

依阿竹林贤,鸿名重天下。

王郎衣冠冑,亦复慕草野。

偶来剡溪上,溪水正清泻。

扁舟信沿洄,气韵可潇洒。

谁与好贤心,丹素入图写。

山阴怀古意,欲揽不盈把。

赋诗心夷犹,六义愧骚雅。

西风尘冥冥,傥有知音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晋时期文人崇尚玄学、追求清谈的时代风貌,以及王羲之的侄子王献之(字子猷)访友戴逵的故事。诗中通过“两晋崇玄虚”开篇,点明了那个时代文人对玄学的崇尚,以及这种风尚如何改变了华夏的文化氛围。“风流变华夏”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文化转变的影响。

接着,“举世尚清谈,天地指一马”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普遍追求清谈的风气,将世界简化为一匹马,暗示了人们在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探索。随后,“依阿竹林贤,鸿名重天下”赞美了竹林七贤等文人的高洁品格和深远影响,他们的名声响彻天下。

“王郎衣冠冑,亦复慕草野”则转向具体人物,描述了王献之虽出身高贵,却也向往朴素的生活,体现了他个性中的另一面。“偶来剡溪上,溪水正清泻”描绘了王献之偶然来到剡溪,溪水清澈流淌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扁舟信沿洄,气韵可潇洒”通过王献之乘坐小船顺流而下,展现了他自由自在、洒脱不羁的形象。“谁与好贤心,丹素入图写”表达了对王献之高尚品行的认可与赞美,他的形象被绘入画卷之中,成为后人传颂的对象。

最后,“山阴怀古意,欲揽不盈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与感慨,想要抓住那段历史却难以完全把握。“赋诗心夷犹,六义愧骚雅”则表明了诗人创作时内心的犹豫与自谦,认为自己的作品无法与古代的优秀诗歌相媲美。“西风尘冥冥,傥有知音者”则以西风起、尘埃弥漫的景象,隐喻了世事变迁,但仍然期待着能够理解并欣赏这份作品的知音出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还通过王献之访友的故事,展现了文人之间的友情与精神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陈赓
朝代:宋

猜你喜欢

过那霸人家

编蒲席地竹帘栊,六扇屏开面面风。

一种清香消不得,佛桑围在蛎墙中。

(0)

度牛轭岭

笋舆过浮梁,步上牛轭岭。

壁立缘线升,有足不敢逞。

猿挂凭藤萝,蜗旋疑陷阱。

磴危身欲堕,径仄路弗整。

回顾势更难,趾压后来顶。

半途无退悔,逾崖气悉屏。

峰尖得招提,山僧进以茗。

藉此稍憩息,龂腭蔽光景。

蜿蜒作数曲,五丁擘奇境。

行行复下山,赴壑蛇犹猛。

小人蹈险巇,君子习安静。

永怀垂堂言,一诗聊自警。

(0)

惜抱于九月十三日谢世

前得报我书,依然文字美。

虽窃心喜之,两端如首鼠。

再生恐再亡,天意不可恃。

历过冬与春,斯为真幸尔。

讵知阅三旬,再病不再起。

虽曰关命数,归迟失所止。

我哭不成声,猿肠寸断矣。

从兹吾道孤,那更爱其死。

但愧不能文,不敢作君诔。

(0)

魏野草堂

捷径终南迹已无,草堂犹听野人呼。

大名君相烦徵召,小隐溪山入画图。

剑外讴吟间寓客,窝中安乐老潜夫。

长途消尽轮啼铁,乡里高风说益都。

(0)

晚步

秋涨云俱阔,村欹树半遮。

落帆回暮雁,归犊载寒鸦。

坐石樵歌近,寻僧竹径斜。

行吟过小巷,澹月到山家。

(0)

独行

鸟语喜新晴,寻花每独行。

春烟和野色,夜雨变溪声。

敢以贫为病,翻缘酒得名。

诗书云有效,偏我负生平。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