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塘飞扑柳花新,想见城边已暮春。
十载尚馀如许话,不堪风雨送行人。
野塘飞扑柳花新,想见城边已暮春。
十载尚馀如许话,不堪风雨送行人。
这首《送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自然景色与情感交融。
首句“野塘飞扑柳花新”,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野塘之上,柳絮飘飞,如同细雨轻拂,展现出春天的新绿与生机。这里的“飞扑”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柳絮随风起舞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预示着季节更迭的微妙变化。
次句“想见城边已暮春”,则从视觉转向想象,暗示送别的地点可能靠近城市,而此时正是暮春时节。暮春不仅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也常常与离别、思念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这一句通过“想见”二字,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后两句“十载尚馀如许话,不堪风雨送行人”,直接表达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两人之间或许有过许多难忘的对话和回忆,这些珍贵的经历如今却只能以言语的形式存在。然而,在送别之际,面对即将到来的风雨(象征离别的艰难与不舍),诗人不禁感到难以承受这份离别的痛苦。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离别之痛,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整体而言,《送行》一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送别时刻的哀愁与深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离别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有瑞复有瑞,有瑞在虞周。
气机一相感,谁辩瑞所由。
邈兹千载下,同气如相求。
下瑞以形化,上瑞与天侔。
洋洋鉴湖水,中有沈隐侯。
闲开有瑞堂,绕堂花遭周。
三葩出并蒂,桃菊葵同休。
鸡冠峨似豸,正色莫与俦。
君子秉明哲,奕世绍箕裘。
阴阳须合德,奇偶会神谋。
达观大化内,天地其同流。
犀浦停车处。穷巷中、故人高隐,白头重遇。
昔日燕台寻春约,屈指挥如隔世。
况彼此、青山憔悴。
过我冷斋同夜话,又谁期、再见鸣珂里。
郫筒酒,共君醉。嗟余浪迹成都市。
奈悠悠、天涯陌路,有谁知己。
岭表一官成梦泡,讲学栖迟沔水。
尚书事、凄凉堪忆。
仆仆风尘俱老大,且相逢共作谋生计。
归田乐,几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