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丁辟得一峰尊,苍翠曾留斧凿痕。
界截黄尘森似剑,罅通碧落倚为门。
迎寒山爽惟余骨,入夏云奇剩有根。
顽块不须争项背,三台五老尽儿孙。
神丁辟得一峰尊,苍翠曾留斧凿痕。
界截黄尘森似剑,罅通碧落倚为门。
迎寒山爽惟余骨,入夏云奇剩有根。
顽块不须争项背,三台五老尽儿孙。
这首诗描绘了剑门山的雄伟壮观与自然之美的融合。诗人以“神丁辟得一峰尊”开篇,赋予剑门山一种神圣的诞生感,将其比作经过精心雕琢的尊贵之峰,暗示其非凡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价值。
接着,“苍翠曾留斧凿痕”一句,既赞美了剑门山的苍翠欲滴,又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工雕琢相联系,暗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同时,这里的“斧凿痕”也暗喻了历史的痕迹,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深度。
“界截黄尘森似剑,罅通碧落倚为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剑门山的壮丽景象。山峰如同利剑直插云霄,切割出一片清新的天地;而山缝则仿佛是通往天空的大门,充满了神秘与诱惑。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剑门山的高峻与挺拔,也暗示了其作为连接人间与天界的桥梁,具有某种超凡脱俗的意义。
“迎寒山爽惟余骨,入夏云奇剩有根”,这两句则从季节变换的角度,展现了剑门山四季不同的风貌。冬天,山体裸露,透露出一种坚韧与刚毅;夏天,云雾缭绕,云根深植,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与不屈。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赋予了剑门山以生命与活力。
最后,“顽块不须争项背,三台五老尽儿孙”一句,以“顽块”比喻山石,以“三台五老”象征山峰,通过“儿孙”的比喻,表达了山石与山峰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大自然中万物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一句不仅深化了对剑门山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哲学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剑门山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独特,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的佳作。
麹尘风雨乱春晴。
花重寒轻。
珠帘卷上还重下,怕东风、吹散歌声。
棋倦杯频昼永,粉香花艳清明。
十分无处著闲情。
来觅娉婷。
蔷薇误罥寻春袖,倩柔荑、为补香痕。
苦恨啼鹃惊梦,何时翦烛重盟。
冻痕消梦草。
又招得春发,旧家池沼。
园扉掩寒悄。
倩谁将花信,偏传深窈。
追游趁早。
便裁却、春衫短帽。
任残梅、飞满溪桥,和月醉眠清晓。
年少。
青丝纤手,彩胜娇鬟,赋情谁表。
南楼信杳。
江云重,雁归少。
记冲香嘶为,流红回岸,几度绿杨残照。
想暗黄、依旧东风,灞陵古道。
客边情味恶。
花漏远、春静风鸣凤铎。
空梁燕泥落。
映柔红微罥,海棠帘箔。
愁钟恨角。
怕催人、黄昏索寞。
拥吟袍、凭暖阑干,醉怯冷香罗薄。
阿鹊。
幽芳月淡,紫曲云昏,有人说著。
名缰易缚。
归鞭杳,误期约。
记金泥卜昼,银屏娱夜,弹指匆匆恨错。
为情多、搀尽芳春,带围瘦觉。
同根异色,看镂玉雕檀,芳艳如簇。
秀叶玲珑,嫩条下垂修绿。
禁华深锁清妍,香满架、风梳露浴。
轻盈,便似觉、酴醿格调粗俗。
蜂黄间涂蝶粉,疑旧日二乔,各样妆束。
费却春工,斗合靓芳浓馥。
翠华临槛清赏,飞凤斝、休辞醉玉。
晴昼,镇贮春、瑶台金屋。
翠箫声断青鸾翼,心期破钗谁表。
夜烛银屏,春风粉袖,犹记琵琶斜抱。
瑶池路杳。
恨巫女回云,月娥沉照。
谩说蓬莱,玉环花貌梦难到。
严花亭院乍冷,更蛩吟风碎,鸿飞烟渺。
绿玉弹棋,红牙按拍,乐事欢情终少。
刘郎未老。
要鬓翼堆玄,腕酥凝皓。
莫忘香荐,绿罗裙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