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捲见山近,窗开竹香香。
讼庭公事少,静坐纳微凉。
帘捲见山近,窗开竹香香。
讼庭公事少,静坐纳微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的一处宁静避暑之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清凉与宁静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帘捲见山近”,以卷起窗帘的动作,引出远处山景的亲近感,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自然的贴近,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
次句“窗开竹香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之美的感受。窗户打开,竹林的清香扑面而来,不仅嗅觉上得到了满足,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愉悦。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品质,此处的竹香更添了几分雅致与脱俗。
第三句“讼庭公事少”,点明了此地并非繁忙的官府或世俗之地,而是远离纷扰、公事稀少的所在。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追求宁静生活的写照,表达了对远离喧嚣、摆脱世俗烦恼的向往。
最后一句“静坐纳微凉”,将画面推向高潮。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选择静坐,享受着微风带来的丝丝凉意,仿佛是在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了身心的极致放松与和谐。这里的“纳”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这份清凉与宁静的全身心接纳与沉浸,体现了诗人在喧嚣世界中寻得的一片净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避暑之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与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