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尾携凉,篷腰束暝,半江离色平分。
桃叶归来,嫩红销尽湘裙。
蛮山剩对孤花在,瘦东风、吹不成春。黯消魂。
十载清愁,细与莺论。
白湖烟水都梁月,写词仙别后,无恙唫身。
话雨年华,依然酒冷镫昏。
珠帘休问扬州梦,怕妆台、有个人嗔。渺停云。
寻到天涯,一角楼存。
笛尾携凉,篷腰束暝,半江离色平分。
桃叶归来,嫩红销尽湘裙。
蛮山剩对孤花在,瘦东风、吹不成春。黯消魂。
十载清愁,细与莺论。
白湖烟水都梁月,写词仙别后,无恙唫身。
话雨年华,依然酒冷镫昏。
珠帘休问扬州梦,怕妆台、有个人嗔。渺停云。
寻到天涯,一角楼存。
这首《高阳台·寄张荫庐》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词中以笛声、暮色、江面的离情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张荫庐的思念以及自身的愁绪。"笛尾携凉,篷腰束暝"描绘了秋夜笛声的凄凉和船影的暗淡,暗示离别之感。"桃叶归来,嫩红销尽湘裙"借桃叶的凋零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
"蛮山剩对孤花在,瘦东风、吹不成春"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落寞的情绪,东风无力也无法带来春天的生机。"黯消魂。十载清愁,细与莺论"直接抒发了词人十年来的深深愁苦,连莺鸟都能感知他的心事。
下片转而回忆与张荫庐的过往,"白湖烟水都梁月"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月色朦胧的画面,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写词仙别后,无恙唫身"表达了对友人平安的关切。然而,词人害怕提及往昔欢聚的扬州梦,因为那可能会触动内人的敏感,"怕妆台、有个人嗔",暗示了家庭生活的微妙情感。
最后,词人感叹即使天涯海角,仍有"一角楼存"的记忆,寓意着对过去的珍藏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词藻优美,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