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寄张荫庐,即用其志归赠内韵并原调,时张在白香湖》
《高阳台.寄张荫庐,即用其志归赠内韵并原调,时张在白香湖》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词

笛尾携凉,篷腰束暝,半江离色平分。

桃叶归来,嫩红销尽湘裙。

蛮山剩对孤花在,瘦东风、吹不成春。黯消魂。

十载清愁,细与莺论。

白湖烟水都梁月,写词仙别后,无恙唫身。

话雨年华,依然酒冷镫昏。

珠帘休问扬州梦,怕妆台、有个人嗔。渺停云。

寻到天涯,一角楼存。

(0)
鉴赏

这首《高阳台·寄张荫庐》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词中以笛声、暮色、江面的离情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张荫庐的思念以及自身的愁绪。"笛尾携凉,篷腰束暝"描绘了秋夜笛声的凄凉和船影的暗淡,暗示离别之感。"桃叶归来,嫩红销尽湘裙"借桃叶的凋零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

"蛮山剩对孤花在,瘦东风、吹不成春"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落寞的情绪,东风无力也无法带来春天的生机。"黯消魂。十载清愁,细与莺论"直接抒发了词人十年来的深深愁苦,连莺鸟都能感知他的心事。

下片转而回忆与张荫庐的过往,"白湖烟水都梁月"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月色朦胧的画面,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写词仙别后,无恙唫身"表达了对友人平安的关切。然而,词人害怕提及往昔欢聚的扬州梦,因为那可能会触动内人的敏感,"怕妆台、有个人嗔",暗示了家庭生活的微妙情感。

最后,词人感叹即使天涯海角,仍有"一角楼存"的记忆,寓意着对过去的珍藏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词藻优美,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陈琳引谚

掩目捕雀。

(0)

张世杰经历牧牛图·其三

儿自嬉游牛自眠,葛洪矶畔旧因缘。

三生石上精魂在,一梦回头又几年。

(0)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其六

幽迹无心学绮黄,荒才涉世本非长。

年年来往燕然道,却为山林有限忙。

(0)

幽居奉借遁庵尊兄严韵呈隐之润之二英弟一粲·其三

小轩如斗静无埃,面向青山好处开。

漫道幽人招不得,一尊今日为君来。

(0)

寄谢谌西堂惠纸二首·其二

翠峰山下连吴会,雪浪东来入海门。

胸次不留元字脚,金香炉下铁昆崙。

(0)

题谢伯诚青梧轩录上玉山徵君求教

青梧轩前梧十寻,水屋雪洞相萧森。

高枝楼楼不受暑,叶大拳拳故多阴。

丹丘鸣凤几时至,金井啼乌秋思深。

谢家园池信清绝,拟来与子一横琴。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