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帕妖方士,青襟小茂才。
集瓜讥汝否,止棘刺谁哉。
倏忽寻声去,曾无濯足来。
吾衰臂力短,驱去复飞回。
绛帕妖方士,青襟小茂才。
集瓜讥汝否,止棘刺谁哉。
倏忽寻声去,曾无濯足来。
吾衰臂力短,驱去复飞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属于咏物诗的一种。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绛帕妖方士,青襟小茂才。”开篇两句用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方士和一个文雅出众的小官吏。这里,“绛帕”指的是古代医生或方士使用的一种红色布料,“妖”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方士超凡脱俗之感,同样地,“青襟小茂才”则是对那位小官吏学识渊博而年轻有为的描绘。
“集瓜讥汝否,止棘刺谁哉。”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聚集瓜果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事的看法和疑问。这里,“集瓜”可能是指收获果实,也暗示着对生活和知识的积累。而“讥汝否”则是在质疑某种行为或道德标准是否正确,"止棘刺谁哉"则是在询问那些尖锐如刺的困难和挑战到底是由谁带来的。
“倏忽寻声去,曾无濯足来。”诗人随后写到自己追寻声音而去,却发现自己的步伐已经不再轻捷,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感慨。"倏忽"一词传达了一种时间迅速流逝的感觉,而“曾无濯足来”则是在反思过去,没有留下脚印,意味着生命中的许多机会或经历已经错过。
最后两句,“吾衰臂力短,驱去复飞回。”诗人坦言自己年华已高,臂力不如往日,但仍旧驱赶着那些逝去的时光和记忆,使其重返心头。这表现了诗人对于青春和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衰败之身依然不放弃追寻和回味的坚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哲理,展现了诗人的高超笔力和深邃情怀。
飞萤入苑中,念之心为悸。
玉树本同根,奈何各异地。
鬼蜮诗人讥,在余焉由□。
避之未易言,七月始还辕。
秋风满洛水,白露湿高原。
百年无多日,倏忽如云奔。
玉体王自爱,其他可勿论。
北望时翘首,何时收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