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乌藤杖,风流白接离。
分茵前席满,载酒后车随。
食鼎罗千指,歌钟拥十眉。
凄凉今夜月,空照习家池。
萧散乌藤杖,风流白接离。
分茵前席满,载酒后车随。
食鼎罗千指,歌钟拥十眉。
凄凉今夜月,空照习家池。
这首挽词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追忆。首句“萧散乌藤杖”以乌藤杖的萧散,暗示逝者生前的闲适与淡泊,也隐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接着,“风流白接离”一句,通过“风流”二字,赞美逝者生前的风采与魅力,而“白接离”则可能是指一种饮酒的器具或习俗,暗含着逝者生前的豪放与雅兴。
“分茵前席满,载酒后车随”两句,运用典故,形象地描绘了逝者生前聚会时的热烈场景,前席满座,载酒而来,后车相随,展现了其广受欢迎和尊敬的人脉与社交能力。其中,“分茵”可能指的是分坐于草垫之上,是一种轻松随意的聚会方式。
“食鼎罗千指,歌钟拥十眉”进一步渲染了逝者生前宴饮之盛况,食鼎罗列,佳肴丰盛,歌钟齐鸣,美酒佳人,十眉并举,形容众多美女环绕,展现出其奢华与享乐的一面。这里不仅体现了逝者生前的富贵与权势,也反映了其生活情趣的高雅。
最后,“凄凉今夜月,空照习家池”两句,以景结情,将情感推向高潮。今夜的月色凄凉,只有空荡荡的习家池被月光所照耀,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与怀念。月色的凄凉与池水的空寂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失去亲人的孤独与哀伤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情回忆,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思,同时也蕴含了对逝者生前美好生活的追忆与赞叹。
红冷籸盆,墨枯彩帖,年涯消尽谁催。
一寸春心,等閒都著寒灰。
今宵才信东风懒,负冷吟、残醉情怀。
问关山、笛里梅花,几度吹开。
声声不分邻家鼓,把朦胧台榭,残梦惊回。
马影鸡声,天边消息还猜。
虚堂冰雪凌兢甚,怕过时、春不归来。
最无聊、照取吴霜,婪尾深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