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寂寞留残简,蠹迹纵横侮旧芸。
岛上更无台避债,人间剩有冢埋文。
此生已坐儒冠误,合买青山卧白云。
萤窗寂寞留残简,蠹迹纵横侮旧芸。
岛上更无台避债,人间剩有冢埋文。
此生已坐儒冠误,合买青山卧白云。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蔡披金秀才的深切怀念与对其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感慨。首联“萤窗寂寞留残简,蠹迹纵横侮旧芸”运用了典型的古典意象,萤火虫在孤寂的书斋中照亮着残缺的书籍,蛀虫肆意啃噬着旧日的芸香纸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略带悲壮的氛围,暗示了蔡披金秀才的才华被忽视和压抑。
颔联“岛上更无台避债,人间剩有冢埋文”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这里将蔡披金比作“岛上的台”,暗示其才华如同孤岛,难以被人发现或赏识;“人间冢埋文”则形象地表达了蔡披金的才华最终只能以文字的形式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传承。
颈联“此生已坐儒冠误,合买青山卧白云”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和对蔡披金命运的同情。诗人认为自己一生困于儒学的束缚,或许是一种错误,而他希望蔡披金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在自然中寻求解脱与宁静,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蔡披金才华未展的惋惜,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蔡披金秀才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选择的反思。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行尘不是昔时尘,谩向朱门忆侍臣。
一榻已无开眼处,九泉应有爱才人。
文馀吐凤他年诏,树想栖鸾旧日春。
从此恩深转难报,夕阳衰草泪沾巾。
旧业传家有宝刀,近闻馀力更挥毫。
腰间印佩黄金重,
孺亭滕阁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
只觉流年如鸟逝,不知何处有龙屠。
云归洪井枝柯敛,水下漳江气色粗。
赖得与君同此醉,醒来愁被鬼揶揄。
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
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
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
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