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暝潮生,又唤起、津亭残酒。
添肠断,飘蓬踪迹,天涯奔走。
碧树声悲连断岸,黄花节近过重九。
问年来,何处泪痕多,淹双袖。
戍鼓动,黄昏后,秋帆指,清溪口。
笑香残梦醒,此情非旧。
伴我凄凉沙上雁,同他憔悴江潭柳。
掩篷窗、彻夜几曾眠,霜威透。
薄暝潮生,又唤起、津亭残酒。
添肠断,飘蓬踪迹,天涯奔走。
碧树声悲连断岸,黄花节近过重九。
问年来,何处泪痕多,淹双袖。
戍鼓动,黄昏后,秋帆指,清溪口。
笑香残梦醒,此情非旧。
伴我凄凉沙上雁,同他憔悴江潭柳。
掩篷窗、彻夜几曾眠,霜威透。
这首《满江红》(其一)由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旅人离愁别绪的画面。
开篇“薄暝潮生,又唤起、津亭残酒”,以傍晚时分潮水上涨,触动了诗人内心的离愁,仿佛那潮水唤醒了诗人残留的酒意,暗示着离别的伤感。接着“添肠断,飘蓬踪迹,天涯奔走”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四处漂泊,无定居所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深深的孤独与痛苦。
“碧树声悲连断岸,黄花节近过重九”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碧绿的树木在风中发出悲鸣,与断岸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临近重阳节,黄花(菊花)的凋零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哀愁。
“问年来,何处泪痕多,淹双袖。”这一句自问自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泪水模糊了双眼,也湿润了衣襟,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接下来,“戍鼓动,黄昏后,秋帆指,清溪口。”描述了诗人行走在黄昏后的清溪边,远处传来戍楼的鼓声,预示着战争的临近或远方的呼唤,而秋日的帆船则指向了未知的远方,暗示着诗人的旅途仍在继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笑香残梦醒,此情非旧。”这一句转折,似乎在说诗人从过去的梦境中醒来,意识到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情感不再如往昔般纯粹和美好。
“伴我凄凉沙上雁,同他憔悴江潭柳。”这里以雁和柳为喻,雁在沙地上孤单地飞翔,柳在江边憔悴地摇曳,都是孤独和寂寞的象征,它们陪伴着诗人,共同承受着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
最后,“掩篷窗、彻夜几曾眠,霜威透。”诗人将窗户紧闭,试图隔绝外界的寒冷和喧嚣,但彻夜难眠,霜寒穿透了所有的防御,直抵内心深处,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法逃避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深刻地揭示了诗人漂泊生活中的孤独、哀愁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