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髻朝来不欲梳,娉娉袅袅十三馀。
分明记得曾行处,看遍花枝尽不如。
云髻朝来不欲梳,娉娉袅袅十三馀。
分明记得曾行处,看遍花枝尽不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女的美丽与娇羞,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首句“云髻朝来不欲梳”,以“云髻”形象地描绘了少女清晨未梳的发型,透露出一种自然而不加修饰的美。接着,“娉娉袅袅十三馀”进一步刻画了少女的身姿轻盈、姿态优雅,十三岁的年纪恰到好处,既充满青春活力,又略带几分青涩。
“分明记得曾行处,看遍花枝尽不如”这两句则表达了少女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她仿佛在心中回顾曾经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当她放眼望去,满眼的花朵虽美,却都不及她记忆中的某个瞬间或某个人物。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少女对美的独特感知,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对于某种纯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少女形象,让人感受到她的纯真、敏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追求。
问江东王气,子弟虫沙,乌骓嘶后。
杜默文章,向愤王搔首。
遗恨千年,龙且钟昧,意气空牛斗。
好是青山,流莺枝上,劝人酣酒。
开国一时,元功除却,画策登坛,纷纷屠狗。
铜臭书香,蓬颗原同朽。
大地山河,嬴颠刘蹶,竟为何人有。
不道山中,王孙落魄,绮裘依旧。
抛下诗囊,朅来何处,有人楼上吹笙。
谁言旖旎,听得却凄清。
最是句人小住,青山无数晚窗迎。
墙阴转,轻烟疏柳,白板小桥横。怎生。
好天气,未交三月,已是清明。
看溪头雨歇,碧槛新晴。
为语帘前锦杏,也应识、此际柔情。
待携取,黄柑斗酒,款款问春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