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长松下,朝夕自却扫。
锦石激素波,错杂灿馀耀。
物在理自沈,一静收众妙。
有时孤禽啼,适值幽人觉。
自来原上耕,复此溪畔约。
伯夷亦何远,山水有真乐。
归来长松下,朝夕自却扫。
锦石激素波,错杂灿馀耀。
物在理自沈,一静收众妙。
有时孤禽啼,适值幽人觉。
自来原上耕,复此溪畔约。
伯夷亦何远,山水有真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哲思的画面。诗人以“归来长松下,朝夕自却扫”开篇,展现了一种归隐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长松之下,诗人每日清扫,既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也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自律。
接着,“锦石激素波,错杂灿馀耀”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石头比作锦绣,波光比作余晖,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光辉。
“物在理自沈,一静收众妙”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静观万物、领悟自然之理的重要性。在一片宁静中,诗人仿佛能洞察宇宙的奥秘,体会生命的真谛。
“有时孤禽啼,适值幽人觉”一句,通过孤鸟的啼鸣,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意识到自己并非孤独的存在,与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微妙的联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对自我情感的深刻反思。
最后,“自来原上耕,复此溪畔约。伯夷亦何远,山水有真乐”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他将自己比作古代的隐士伯夷,认为在山水之间,真正的快乐和意义在于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树隐湖光望转明。岩深晚桂尚飘馨。
十年秋鬓输山绿,依旧看山梦里行。
烟澹宕,月空冥。下崦蒙雨上崦晴。
眠去无地青芝老,虚被樵渔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