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落尽雨昏昏,去马来牛漫不分。
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裈。
江梅落尽雨昏昏,去马来牛漫不分。
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裈。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夏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的情感,以及对即将来临凉爽秋天的期待。
"江梅落尽雨昏昏"一句,以梅花与雨的结合,营造出一个湿润而又有些许阴郁的夏日景象。梅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承载着诗人对春去夏至这一季节交替的感慨。
"去马来牛漫不分"这句,则用了农事场景,通过换马为牛的动作,传达出夏日田间劳作的忙碌与茫茫无边。诗人并未直接描写农事,而是以一笔带过的手法,使读者能感受到那份悠长而又不经意的情怀。
"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中的“沉阴”和“炎旱”,则分别形象地描绘了夏季的阴雨天气与酷热干燥。这两种极端的气候状态,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表达了一种对变化无常的自然力量的感慨。
"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这两句,通过对琴声与书画艺术的细腻描绘,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琴声不急不缓,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而画纸上的微小虫迹,却是时间流逝的一种象征。这两者结合起来,无疑是诗人对于生命节奏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深刻体会。
"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曳阮郎裈"最后这两句,则将视线转向即将到来的秋天。诗人通过“回首”这个动作,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这里的“凉秋”,既是自然季节的变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中对平静与清爽的一种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在写景抒情上的功力,还透露出其作为改革家的深邃思想和个人情感。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王安石成功地将夏日的氛围与个人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洞庭南,桂岭北,衡山连延潇湘黑。
中有祝融如髻鬟,嵯峨七十二峰间。
祝融不自知,千山万山如回环。
回环面面芙蓉里,俨如天仙朝紫皇,千官百辟遥相望。
半夜每瞻东海日,六月常飞满树霜。
龙拿凤攫熊虎掷,云生雾灭何时极。
我来正值太平时,况有山僧似畴昔。
凭高一览四海空,草间培塿安足雄。
盘盘罗汉台,翕翕炎帝宫。
复恐九天上,视我如井中。
朔风日夜相腾蹙,谷老崖坚松柏秃。
古来铁瓦尽飘扬,山上至今犹板屋。
山僧劝我歌,我歌徒自伤。
天下五岳嵩中央,此山与我俱南疆。
我今三十始一见,北望中原天更长。
巨鳌奋其首,戴山出海中。
神人择所处,共构金银宫。
凭高开户牖,屈曲互相通。
女仙七十二,颜色如花红。
一一执乐器,奏曲殊未终。
世传《桃源图》,其徵彭泽翁。
此本出异士,雕刻尤精工。
天地极广大,为地当不同。
我愿学仙道,积久乃有功。
鍊形去滓秽,五色浮虚空。
一朝乘风去,浩然入无穷。
韩生观马十二闲,时写一二传人间。
坡翁尝来伯时宅,见此遗迹开衰颜。
前行如云尘不动,后者追风绝飞鞚。
昔人能事已可能,始觉赏识非虚讽。
昔观秘府韩绝少,得见龙眠已惊倒。
使人读诗如见画,人中岂复生坡老。
五云之中天上奇,代产名驹天子骑。
神明尚令后古见,莫叹韩生非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