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晴也是不曾晴。不怕金吾禁行。风雨动乡情。
梦灯火、扬州化城。
少年跌宕,谁家娇小,绕带到天明。昨夜月还生。
但惊破、霓裳数声。
便晴也是不曾晴。不怕金吾禁行。风雨动乡情。
梦灯火、扬州化城。
少年跌宕,谁家娇小,绕带到天明。昨夜月还生。
但惊破、霓裳数声。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太常引(其一)和香岩上元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便晴也是不曾晴。不怕金吾禁行。”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面对自然界突变天气的情绪,尽管晴朗也不过是短暂的假象,更不畏惧官府的禁令限制自己行走。这里的“金吾”指的是古代负责夜间巡逻、维持秩序的官吏。
“风雨动乡情。梦灯火、扬州化城。” 这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故土的深切怀念。在这里,“风雨”象征着变迁和不定,而“梦”则是对美好往昔的一种逃避。扬州作为历史上繁华一时的地方,现在却在战乱中化为废墟,这强烈地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少年跌宕,谁家娇小,绕带到天明。” 这句话描写的是年轻时期的活力和自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少年”指代着充满活力的青春,“娇小”则是指细腻、柔美的生活状态,而“绕带到天明”则象征着希望这种美好的状态能够持续到天亮。
“昨夜月还生。但惊破、霓裳数声。” 这两句通过对比昨夜与今晨,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在这里,“昨夜月”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追忆,而“但惊破”则表示这种美好的记忆被现实中的不和谐声音所打断。
整首诗通过对比晴朗与风雨、梦境与现实、少年与成熟等主题,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深邃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