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客望晴农望雨,冥冥之际得兼全。
日斜百里方逢驿,雷送千峰忽洗天。
稻透香花来屋下,竹添秋意到阶前。
山林禦寇无良策,咸愿自今长有年。
行客望晴农望雨,冥冥之际得兼全。
日斜百里方逢驿,雷送千峰忽洗天。
稻透香花来屋下,竹添秋意到阶前。
山林禦寇无良策,咸愿自今长有年。
这首诗描绘了行旅与农人的不同期盼,以及自然界的奇妙变化。首联“行客望晴农望雨,冥冥之际得兼全”巧妙地对比了行旅者渴望晴朗以方便行走,而农人则希望雨水丰沛以滋润庄稼,在这不确定的天气中,却意外地得到了两者的兼得。接着,“日斜百里方逢驿,雷送千峰忽洗天”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景色的变换,雷声过后,天空仿佛被洗净,呈现出清新的景象。
“稻透香花来屋下,竹添秋意到阶前”则将视角转向田园风光,稻田中散发出的香气飘至屋下,竹林增添的秋意弥漫至台阶之前,生动地描绘了丰收季节的美丽画面。最后,“山林御寇无良策,咸愿自今长有年”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读书策新功,子久勖此课。
蒲梢籋寒云,了不见坎轲。
深怀浃背耻,但欲袖手坐。
新诗忽来辱,快读起疲懦。
还疑正始在,欲突黄初过。
斯文未易到,吾党真可贺。
向来豫章法,政复如此作。
钮头三寸泽,子质况黄糯。
只今百尺的,已见一矢破。
更期十载后,凛凛谁子奈。
耆年日凋丧,我亦老寒饿。
奇穷不自惜,乃复珍此货。
但恐黄禾空,子驹谁秣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