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独立空长啸,却类无心一野僧。
懒向山林事生产,愧将文字结良朋。
曲衣沉醉东邻酒,补屋常牵隔树藤。
每过人家便终日,不知谁爱与谁憎。
有时独立空长啸,却类无心一野僧。
懒向山林事生产,愧将文字结良朋。
曲衣沉醉东邻酒,补屋常牵隔树藤。
每过人家便终日,不知谁爱与谁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明朝诗人梁以壮的自我述说,通过其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展现,透露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首句“有时独立空长啸”,诗人独自一人站立,发出悠长的啸声,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孤独感。接着,“却类无心一野僧”一句,将诗人比作无心的野僧,暗示其心灵的自由与宁静,不为世俗所累。
“懒向山林事生产”表达出诗人对传统农耕生活的厌倦,他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愧将文字结良朋”则流露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自我期许和内疚感。
“曲衣沉醉东邻酒”描绘了诗人与邻人饮酒畅谈的场景,展现了其随性自在的生活方式。“补屋常牵隔树藤”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实用。
最后,“每过人家便终日,不知谁爱与谁憎”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淡泊态度,他似乎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只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情感世界,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风貌。
伯龙七尺苍髯虬,菰芦不散英雄愁。
慨然揖我渡江去,欲捲长虹天际头。
东连海岱西二华,黄河一线中间流。
燕赵悲歌酒人得,原尝侠节眉头识。
须留国士径寸心,肯博侯门万金璧。
荒草犹尘碣石名,浮云立变华阳色。
归来笑谓宗少微,汝曹匏系终何依。
男儿有足不立槁,尺鴳大鹏俱饱飞。
自从管鲍不复见,天下黄金斗胶漆。
往者吾过翟公门,其雀可罗树萧瑟。
时来肯怕贫贱讥,势去还将姓名失。
吾侪此聚若有神,骊珠荧荧夜光溢。
但忆论文碣石空,宁知凿窍高天嫉。
即今偪侧荒城畔,残月犹明梦回室。
饥鸢冻鸱慰相语,丹凤哀呼问其匹。
淮南万木迎风愁,浮云淡沲寒不收。
凭高四顾乏羽翼,要使黄河西北流。
东风吹酒星,倏忽辞青天。
自堕吴江湄,一住三十年。
十年抱案尚书前,腰腹半已成杯棬。
归来览镜忽大笑,笑汝低眉为俸钱。
忽逢萧相营未央,虽有月请归朝堂。
酒肠唧唧如欲诉,且向文君乞鹔鹴。
阳昌垆头春酒香,白眼瞪视天茫茫。
杜曲梨花飞,灞陵杨花落。
不愁花落无处归,只恐长条坐萧索。
以兹日作烂漫游,妻嘲女谏安足酬。
汝曹骨肉偶相合,世间万事俱蜉蝣。
君不见王元美,昨者病欲死。
眼前七尺无奈何,胸中万卷长已矣。
只今幸逐春阳苏,那不尽倒白玉壶。
当时倘便骑鲸去,北斗南箕未可沽。
贵亦一丈夫,贱亦一丈夫。
昔脱短裘付酒垆,人人唤我高阳徒。
有时醉猎南山下,倒骑萧家生秃驹。
人间万事无不作,唯不能作平津客。
朅来十载游燕市,眼中茫茫尽堪白。
黄金纵积如丘陵,何可枉没长安城。
且为尽买中山酒,卧看悠悠世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