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二十七首·其二十一》
《偈二十七首·其二十一》全文
宋 / 释绍隆   形式: 偈颂

放一线道,曲为今时。性地未明,须凭指注。

(0)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绍隆的《偈二十七首》之二十一,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理。

“放一线道,曲为今时。” 开篇以“一线道”比喻佛法的指引,如同一条清晰的路径,引导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找到方向。这里的“一线道”既象征着佛法的真理,也暗示了个人修行的道路。而“曲为今时”则强调了这条道路并非直线前进,而是曲折蜿蜒,适应于当前的时代环境和个人成长的阶段。这反映了佛法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佛法的指导需要灵活运用,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性地未明,须凭指注。”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深意。在禅宗中,“性地”指的是每个人的本性或内在的真我,是不被外在条件所改变的本质。然而,许多人并未能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因此迷失在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之中。为了帮助人们发现并理解自己的本性,就需要借助外在的指引或教导,即“须凭指注”。这里的“指注”可以理解为导师的点拨、经典的教诲或是内心的觉察,都是帮助个体觉醒、认识自我、回归本性的手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探讨了佛法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通过正确的指引(“一线道”)和适当的教导(“指注”),帮助人们发现并理解自己的本性(“性地未明”),从而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它不仅体现了禅宗对个人修行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普遍的人生智慧,即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寻找自我、理解生命的意义。

作者介绍

释绍隆
朝代:宋

释绍隆(一○七七~一一三六),和州含山(今属安徽)人。九岁出家,十五岁削发,二十岁遇长芦净照禅师。复谒宝峰湛堂准禅师、黄龙死心禅师。得法于圆悟克勤禅师。初住和州开圣禅院,后主彰教寺,迁住平江府虎丘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高宗绍兴六年卒,年六十。事见徐林撰塔铭(《续藏经·虎丘绍隆禅师语录》附),《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
猜你喜欢

昭君出塞图·其二

八月霜风动虏尘,玉门关外阵云屯。

汉家空有兵千骑,不及蛾眉祇一人。

(0)

闺情集古·其五

百感中来不自由,同君身上属谁忧。

金丹拟注千年貌,仙鹤空成万古愁。

岂有蛟龙曾失水,敢教鸾凤下妆楼。

两身愿托三生梦,几度高吟寄水流。

(0)

杨柳词

生长隋堤婀娜枝,玉骢曾系碧丝丝。

可怜无力东风老,还向樽前绾别离。

(0)

秋日重游白衣尼庵

黄叶凄风散碧岑,禅关寥寂至于今。

侬因爱竹重相访,尼亦看经未可寻。

四面短垣浮野色,数声高鸟入空林。

闺中暂可停针线,仙梵频闻一洗心。

(0)

黄烈女·其一

芙蓉本是拒霜花,烨烨红妆带日华。

强暴一朝来感帨,遂令贞玉委尘沙。

(0)

朱槿·其一

正色自难久,荣华祗一朝。

自嫌因太赤,不欲斗娇娆。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