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何多?,劳民不暂闲。开关吞六国,临海望三山。
仙舸将风解,延舆载鲍还。
空令胸石阙,相对愧苍颜。
秦帝何多?,劳民不暂闲。开关吞六国,临海望三山。
仙舸将风解,延舆载鲍还。
空令胸石阙,相对愧苍颜。
这首诗名为《过秦门》,作者是明代的谢肃。这是一首表现对历史教训深刻反思和对昔日强权帝王批判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秦始皇一系列暴行的回顾,表达了对劳民之举的谴责以及对个人英雄气短视的讽刺。
"秦帝何多?" 这句直接提出问题,质疑秦始皇为何如此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反映出诗人对秦始皇暴政的不满和批判。"劳民不暂闲" 强调了秦朝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没有给予他们任何休息的机会。
"开关吞六国,临海望三山" 描述了秦始皇大一统的野心和对外扩张的行为。"开关" 指的是开辟边疆的关隘,"吞六国" 则指秦统一六国的过程,而"临海望三山" 表现出他想要将帝国的版图延伸到海边和远方的山脉。
接下来的 "仙舸将风解,延舆载鲍还" 描写了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奢华场面。"仙舸" 是神奇的船只,"将风解" 则形容这船似乎能够控制风力,"延舆" 指的是长长的御舟,"载鲍还" 中的"鲍" 通常指的是海上的巨兽,但这里可能暗喻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最后两句 "空令胸石阙,相对愧苍颜" 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内心的自责。"空令" 指的是虚幻不实的命令或指示,"胸石阙" 比喻着沉重的心情,如同胸前压着一块巨石,而"相对愧苍颜" 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帝王暴行的羞愧之情,以及面对这些历史不义之举时,内心的痛苦和忏悔。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秦始皇的暴政和奢侈,以及诗人个人的反思与自责,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批判精神。
羁心积午睡,梦言有咨嗟。
忽惊童仆语,乃谓长兄车。
披衣及庭户,迎面拂风沙。
巳闻平安悉,徐讯川陆遐。
陈杯发远颜,安榻向馀花。
馀花来舞鸟,交交答棣华。
物情欢同气,和悦似相加。
忘疲重昏饭,容膝共为家。
虽非故园聚,暂此慰天涯。
虚室有閒阶,云日相深浅。
推棂受光浮,倚榻注景转。
极兹瞬息情,节序互迎饯。
默默感商飔,群动俱相勉。
百草畏芳移,诸禽欣毛毨。
我亦时物中,未为天地选。
浮生欲三十,千虑难一展。
樽酒与瓶粟,费世虽不腆。
明明古今事,已让诸人践。
盈卷积玄文,虚言何足办。
屈伸大块间,如蚕方在茧。
经纶不自繇,胸丝日几辫。
去帆争疾鸟,来缆似疲驽。
飘风何谑浪,日与滞舟俱。
明月自东来,诉风向月呼。
月骄不语客,停照拂江隅。
江流赴海急,翻挟南薰趋。
回首玄峰北,长叫促云驱。
云倦不风敌,中发尚踌躇。
独献青山色,偃蹇绘幽图。
云山既无素,江月复非徒。
持此百羁身,一苇自揶揄。
痴来欲问影,愁倦不知吾。
每向清宵半,人静我依舻。
吴峰空目断,楚水入看无。
不畏归途阻,但惜时光徂。
秋声乍夜出,近远落悲梧。
望望伤魂处,历乱汉川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