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
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
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
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
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
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
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的场景,表达了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开篇两句“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写出了官员接受新的命令,踏上前往边远地区镇守的旅途,而这种出发并非迫不得已,是一份光荣的使命。
接着,“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展现了人们为官员送别的热闹场面,以及官员在此过程中接受的恩惠与赞誉,这些都是对其地位和身份的认可。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则描写了军事仪式上的庄严气氛,牙旆(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帜)在城中飘扬,象征着权威的传递和军令的执行。
“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通过对异乡夜市声音的描写,以及海洋颜色的渲染,表现了边陲地区的独特风情与壮阔景象。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抒情,这里借助于高远的山峰、清冷的寒关以及孤傲的梅花,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员所赴之地的想象,以及那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最后,“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透露出诗人对这位官员未来的预期和期待,希望他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显赫的成就,即使相隔一年,也能听到他的好消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辽阔,既展现了古代官员出镇的情景,又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