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临封八景韵·其七景星夜月》
《次临封八景韵·其七景星夜月》全文
明 / 叶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长松风动疏枝月,偏向瞿昙旧处明。

圆与六宗法钵肖,莹悬一璧水晶清。

禅门不记僧敲古,玉宇同辉客思平。

分付山灵留兔魄,常陪猿鹤护山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夜月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宗精神的融合之美。

首句“长松风动疏枝月”以“长松”、“风动”、“疏枝”、“月”四个意象串联,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长松象征着坚韧与永恒,风动则赋予了画面动态感,疏枝月则将月光洒在稀疏的树枝上,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

“偏向瞿昙旧处明”一句中,“瞿昙”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姓氏,这里借指佛教圣地或与佛教有关的地方。此句表达了月光特别明亮地照耀在佛教圣地之上,寓意着佛法的光辉普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向往与敬仰。

接下来的“圆与六宗法钵肖,莹悬一璧水晶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其中,“圆”可能暗喻佛法的圆满,“六宗”指的是佛教的六大宗派,“法钵”代表佛法的传承。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佛法如同清澈的水晶,既纯净又充满智慧,同时强调了佛法的传承与弘扬。

“禅门不记僧敲古”一句,巧妙地引用了贾岛“推敲”的典故,暗示了禅宗修行中的深邃与精微,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同时,“不记”二字也体现了禅宗超脱世俗、忘却尘世烦恼的精神境界。

“玉宇同辉客思平”一句,将“玉宇”(即天空)与“客思”(客人的思绪)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天空与人心和谐共融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宇宙的感悟。

最后,“分付山灵留兔魄,常陪猿鹤护山城”两句,通过“山灵”、“兔魄”、“猿鹤”等自然元素,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山灵象征着守护者,兔魄可能是月亮的别称,而猿鹤则是自然界中的灵性生物,它们共同守护着山城,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保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佛教精神的崇敬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叶高
朝代:明

叶高,字子升。封川(今广东封开县)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贡生。官吴川县训导,升广西武缘县教谕。事见明方尚祖修、清胡璿续修康熙《封川县志》卷一七。
猜你喜欢

题画

竹树萧萧带夕阳,无边秋意满潇湘。

雁声忽起黄芦岸,多少征人忆故乡。

(0)

送金御史

九载乌台著豸冠,忽看报政上长安。

鹏程远奋三千里,骥足终归十二闲。

自有风霜随绣斧,岂无礼乐对金銮。

到家想近黄花节,登遍秦淮醉里山。

(0)

游山分得渊明杜甫次韵·其一

吾思陶靖节,宠辱未尝惊。

有酒遂斟酌,无心校死生。

归来三径在,老去一身轻。

回首风尘际,秋光似宦情。

(0)

乐善庵访张山人不遇

欲使馀生得远閒,重来林下扣禅关。

惟闻涧鸟时鸣涧,却讶山人复出山。

雨草渐荒幽径里,风泉仍响古松间。

自将吟咏酬终日,?取扁舟载月还。

(0)

次韵答冯信卿见寄

自愧才疏老涧滨,此身非是避风尘。

长贫为读蔬经熟,多病应同药裹亲。

僧惠竹枝轻作杖,客分荷叶小裁巾。

故人眼底惟君在,深喜书来问我频。

(0)

宿彭阁

溪流处处通,舟出野桥东。

小阁云停雨,闲门竹掩风。

僧迎先问候,客至只谈空。

不道经离乱,清溪得此同。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