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吾慈母,厚生讵所惜。
诸艰笃儆策,素怀试不易。
安贫贞顺事,昧缺动忍益。
怨尤显逆情,神听不咫尺。
慎密饫道腴,足以验晨夕。
造物吾慈母,厚生讵所惜。
诸艰笃儆策,素怀试不易。
安贫贞顺事,昧缺动忍益。
怨尤显逆情,神听不咫尺。
慎密饫道腴,足以验晨夕。
这首诗以“读书偶得七首(其六)”为题,出自清代诗人戴亨之手。诗中以慈母的形象比喻造物主,表达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敬畏。诗人在诗中探讨了生活中的种种艰难与挑战,强调了在逆境中保持贞顺、安贫和慎密的重要性。
“造物吾慈母”,开篇即以慈母比喻造物主,形象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厚生讵所惜”,指出大自然慷慨地赋予生命,从不吝啬。“诸艰笃儆策,素怀试不易”,描述了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时,人们需要坚定信念,勇于面对挑战。“安贫贞顺事,昧缺动忍益”,强调了即使在贫困中也能保持贞洁与顺从,面对缺失时能够坚韧不拔。“怨尤显逆情,神听不咫尺”,表达了对不公平待遇的不满,但同时也相信上天自有公正的判断。“慎密饫道腴,足以验晨夕”,最后两句总结了谨慎行事、深入理解道理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这样的态度足以指导日常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哲理性的思考,探讨了人生哲学与道德修养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露渍银床金索冷,明月不言星靥靥。
御街朝马响缨铃,几树梧桐鸦影淡。
暗拭衰红出绮房,无心宫额贴花黄。
秋裳未结鸳鸯缝,交刀裁破一帘霜。
昔日翠翘今白葆,可惜韶容镜中老。
纵使青天不解愁,凉榭芭蕉泣秋晓。
兰烛啼红愁夜阑,江南清怨属哀弹。
挑鬟斜凭玉栏干,报道金笼鹦鹉寒。
衍波玉润,写银钩叶叶,点商分羽。
修到神仙贫亦好,寄食幸逢邹举。
画阁笼烟,湘帘映水,一砚瀛洲雨。
乌丝墨纱,只今流落如许。
当日镜槛书床,朝朝暮暮,便是瑶台侣。
甲帐绣襦甘小谪,何况世间儿女。
紫极人归,青林虎啸,遗迹城南路。
夜凉应有,佩环月下来去。
绳河一雁,带微云澹月,吹堕秋影。
风约疏钟,似唤我、同醉寺桥烟景。
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
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
乘兴欲叩禅关,残萤几点,风寒星不定。
清夜湖山,肯付与、词客闲来消领?
跨鹤天高,盟鸥缘浅,心事塘蒲冷。
朔风狂啸,满林宿鸟都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