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明州客,孤怀寄短篷。
江豚偏谑浪,舟子但呼风。
归梦随流水,乡书问去鸿。
不知今夜月,千里可相同。
寥落明州客,孤怀寄短篷。
江豚偏谑浪,舟子但呼风。
归梦随流水,乡书问去鸿。
不知今夜月,千里可相同。
这首《舟中》由明代诗人虞伯龙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舟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联“寥落明州客,孤怀寄短篷”,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位孤独的旅人,远离家乡,漂泊在明州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将自己那颗孤寂的心寄托于小小的船篷之上,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颔联“江豚偏谑浪,舟子但呼风”,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舟行江上的景象。江豚在水中嬉戏,似乎在与波浪逗趣,而舟子则对着风大声呼唤,仿佛在与自然对话。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动态的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绪——既有对自然界的亲近与欣赏,也有对旅途艰辛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归梦随流水,乡书问去鸿”,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家的梦随着流水飘向远方,而想要寄出的乡书只能托付给南飞的大雁。这两句以梦境和信使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归家之路的渴望。
尾联“不知今夜月,千里可相同”,以月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无论身处何方,同一轮明月照耀着千里的大地,象征着无论距离多远,心与心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不变的。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亲情、友情的深情呼唤。
整体而言,《舟中》一诗通过对舟行江面的场景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其孤独、思乡的复杂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相思绕我心,日夕千万重。
年光坐婉娩,春泪销颜容。
台镜晦旧晖,庭草滋深茸。
望夫山上石,别剑水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