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恊帝治,辟门延英俊。
如茅斯拔茹,贤才乃奋迅。
其源苟不清,所用安可信。
求者为虚声,应者为干进。
譬珠在深渊,鱼目难容混。
譬玉在完璞,瑕瑜慎所遴。
履信而尚贤,庶乎天助顺。
重华恊帝治,辟门延英俊。
如茅斯拔茹,贤才乃奋迅。
其源苟不清,所用安可信。
求者为虚声,应者为干进。
譬珠在深渊,鱼目难容混。
譬玉在完璞,瑕瑜慎所遴。
履信而尚贤,庶乎天助顺。
此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古风(其二)》。全诗以“重华恊帝治,辟门延英俊”开篇,描绘了帝王广纳贤才,治理国家的情景。接下来,“如茅斯拔茹,贤才乃奋迅”,形象地比喻了贤才在明君的引导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随后,“其源苟不清,所用安可信?”提出关键问题:如果选拔人才的标准不明确,那么如何确保所用之人确实贤能?紧接着,“求者为虚声,应者为干进”,揭示了在选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虚假声名和投机取巧的现象。
最后,“譬珠在深渊,鱼目难容混。譬玉在完璞,瑕瑜慎所遴。”通过比喻,强调了识别真伪的重要性,只有像珍珠深藏于深渊,鱼目无法混同;玉石埋藏于原石,瑕疵与完美需谨慎甄别,才能得到真正的贤才。
全诗旨在强调选拔人才时的标准与公正性,以及对人才品质的严格要求,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视和深思熟虑。
短筇穿秋云,杳霭杂雨意。
林梢响脱叶,虹影挟夕霁。
安栖一枝禅,静寄三径地。
青薜蟠弱龙,紫栗缩寒猬。
游息屏百营,偃仰得佳睡。
靖惟天地间,岁月脱如蜕。
三彭伐一真,六凿纷小智。
居然蜗战角,在处牛穿鼻。
驱驰赤白丸,百年等儿戏。
岂知闲中天,意到即超诣。
灯光续佛照,石响清夜气。
愿言住庵人,万事付衲被。
食肉尸陀林,渠自有正味。
但怀不退转,便到佛地位。
请参诗中禅,一语当千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