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缺笺筒到霅滨,相逢依旧气如春。
深藏尺璧元无价,时击圆蓍尚有神。
桑梓兵戈三峡路,衣冠文物五朝人。
片时略得陪清话,一扫胸中万斛尘。
久缺笺筒到霅滨,相逢依旧气如春。
深藏尺璧元无价,时击圆蓍尚有神。
桑梓兵戈三峡路,衣冠文物五朝人。
片时略得陪清话,一扫胸中万斛尘。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次韵伯田见酬四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久违友人重逢之喜悦,以及对友情和文化传承的珍视之情感的诗作。
"久缺笺筒到霅滨,相逢依旧气如春。"
这里,“久缺”意味着长时间没有见面,而“笺筒”是一种古代书信的包装方式。诗人用“霅滨”来描绘重逢之地,或许是指一处幽静的水边胜地。“相逢依旧气如春”表达了两人重逢时,那份久违而又温暖的情谊,就像初春般温柔和煦。
"深藏尺璧元无价,时击圆蓍尚有神。"
“深藏尺璧”可能是比喻诗人对知识或才华的珍视,而不轻易展露。“元无价”则表明这些宝贵之物无法用金钱衡量。接着,“时击圆蓍”指的是偶尔以文字(或诗歌)来抒发心中所积累的情感和智慧。这里“尚有神”意味着诗人认为这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依然充满了生命力。
"桑梓兵戈三峡路,衣冠文物五朝人。"
“桑梓”指的是故乡或安稳的地方,而“兵戈”则是战争的象征,这里结合“三峡路”,可能在描绘一处被战乱影响的历史名胜。“衣冠文物”强调了文化遗产和知识份子的重要性。诗人提及“五朝人”,暗示对历代文人学士的尊重。
"片时略得陪清话,一扫胸中万斛尘。"
这里,“片时略得陪清话”表达了即便是短暂的时间内与知己交谈,也能带来心灵上的净化和愉悦。“一扫胸中万斛尘”则比喻通过这次交流,诗人心中的烦恼和尘埃得以洗涤。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而且透露出他对友情、文学和历史的珍视,以及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魏子手挽高丽弓,气满两石开青虹。
田郎亦自号猛手,谈笑弯弓自裹肘。
秋风系马古原下,合耦翩翩习步射。
眼中何有百步的,彊干惯使千年柘。
共惊二子手法利,突如流星中如树。
侧身仰视秋云开,飞鸟顾之不敢度。
壮哉二子气如虹,左挥右霍真两雄。
燕山秋高太白动,寒日猎猎吹胡风。
前时出军大同垒,红缨白马多乳子。
柔丝斗弩不解持,吹竽之滥诚可嗤。
彼乳子者何足道,可惜王师直为老。
吁嗟田魏二子真雄才,高坛大纛何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