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子,甘露子,唤作地蚕亦良似。
不食柘叶不食桑,何须走入地底藏。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
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蔌,谓之蔌。
唐林晁错莫逢它,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
甘露子,甘露子,唤作地蚕亦良似。
不食柘叶不食桑,何须走入地底藏。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
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蔌,谓之蔌。
唐林晁错莫逢它,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叫做“甘露子”或又称“地蚕”的昆虫,通过对比和想象来赞美这种小生物的品质。开篇三句通过反复呼唤“甘露子”,表达了诗人对其独特性的关注。这类昆虫既不食柘叶也不食桑,显示出它们选择性很强,不随波逐流。
接着两句“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则是说这种虫子虽然无法织网,但却能得到天赐的甘露,这里的“蒙赐”二字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诗中间两句“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蔌,谓之蔌。”通过直接的语言游戏,强调了这种昆虫名字的变化和人们对它认识的转变,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万物名称与实质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两句“唐林晁错莫逢它,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则是通过描述古代贤良唐林晁和高阳酒徒无法比喻或形容这种昆虫,突出了甘露子难以言传的特性。这两句语言使用了夸张手法,以此来表达诗人对“甘露子”独特性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和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自然世界,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联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