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甘露子一名地蚕》
《甘露子一名地蚕》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古风

甘露子,甘露子,唤作地蚕亦良似。

不食柘叶不食桑,何须走入地底藏。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

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蔌,谓之蔌。

唐林晁错莫逢它,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ānmíngcán
sòng / yángwàn

gāngān

huànzuòcánliáng
shízhèsāngshí

zǒucáng
néngzuòjiǎnshàng

méngtāng
guǒ

wèizhīguǒ

wèizhī
tánglíncháocuòféng

gāoyángjiǔzuǐěryáo

注释
甘露子:一种植物。
柘叶:柘树的叶子,古代常用于养蚕。
桑:桑树,也是养蚕的重要植物。
地底藏:隐藏在地下。
作茧:蚕吐丝结茧。
簇:蚕茧成群。
赐汤沐:给予沐浴般的恩惠。
呼我果,谓之果:叫我果实,是因为我是果实。
蔌:蔬菜,这里指某些可食用的植物。
唐林晁错:可能指某种动物或人,这里泛指。
高阳酒徒:指嗜酒的人,有豪放不羁之意。
咀尔不摇牙:只需品味,不必细嚼。
翻译
甘露子,甘露子,名字像地蚕也相似。
不吃柘叶也不吃桑叶,何必钻入地下隐藏起来。
不会结茧也不会成群,为何还得享受沐浴恩惠。
叫我果实,称我蔬菜,别让唐林晁错它们来品尝,
高阳酒徒们,你们只需品味,不必咬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叫做“甘露子”或又称“地蚕”的昆虫,通过对比和想象来赞美这种小生物的品质。开篇三句通过反复呼唤“甘露子”,表达了诗人对其独特性的关注。这类昆虫既不食柘叶也不食桑,显示出它们选择性很强,不随波逐流。

接着两句“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则是说这种虫子虽然无法织网,但却能得到天赐的甘露,这里的“蒙赐”二字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诗中间两句“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蔌,谓之蔌。”通过直接的语言游戏,强调了这种昆虫名字的变化和人们对它认识的转变,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万物名称与实质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两句“唐林晁错莫逢它,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则是通过描述古代贤良唐林晁和高阳酒徒无法比喻或形容这种昆虫,突出了甘露子难以言传的特性。这两句语言使用了夸张手法,以此来表达诗人对“甘露子”独特性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和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自然世界,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联想力。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题长流水壁·其二

忽见扶疏绿满枝,阴森匝地晓风吹。

十年多少栽培力,路上行人知未知。

(0)

初八日乘月行四十里至三个泉宿

人烟百里何渺茫,疲裸独行古战场。

高天下地总一色,明月白雪分清光。

拂眉时有山禽过,清献声高野禽和。

三泉屈指尚半程,我倦欲从云外卧。

(0)

伊黎

人驱风雪兽驱烟,犹见乌孙立国年。

海气万重吞丽水,山容三面负祁连。

盘雕红寺朝鸣角,散马青原夜控弦。

纪绩穹碑衔落日,英灵班鄂想回旋。

(0)

宿沙枣泉

伊犁三月三,哈密六月六。

风日固自佳,其奈客幽独。

今宵宿沙枣,马病扰心曲。

挥扇急出门,临流看飞瀑。

林长久延伫,石喜可容足。

鸦巢厌人影,月出景相逐。

双燕更有情,更残导归宿。

(0)

哈密三首·其二

东接敦煌郡,南连吐鲁番。

咽喉通月窟,衣带俯河源。

日影春城黯,风声戍角喧。

太平无绝檄,中外一屏藩。

(0)

哈密三首·其一

高山连关勒,古郡控伊吾。

地远天难尽,沙明海不枯。

举头飞鸟没,回首片云孤。

牵马入城市,言寻卖酒垆。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