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临郊望,东风花柳妍。
高吟依竹杖,狂饮泛楼船。
草色通幽径,莺声入午天。
无端归思急,春暮欲耕田。
迟日临郊望,东风花柳妍。
高吟依竹杖,狂饮泛楼船。
草色通幽径,莺声入午天。
无端归思急,春暮欲耕田。
这首《春望》由明代诗人冯应奎所作,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郊游图景。诗中以“迟日”开篇,暗示春日初至,阳光温暖而柔和,为整个画面铺垫了温馨的基调。接着,“东风花柳妍”一句,直接点明了春天的特征——和煦的东风吹拂着繁花似锦、绿柳轻摇的景象,生动展现了春日的繁华与生机。
“高吟依竹杖,狂饮泛楼船”两句,通过诗人的行为动作,进一步渲染了春日游玩的畅快与自由。诗人倚靠竹杖,高声吟唱,似乎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而“狂饮泛楼船”,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豪放不羁、尽情欢愉的情态,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与自在。
“草色通幽径,莺声入午天”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春日的静谧与和谐。绿色的草地延伸至幽深的小径,仿佛通向未知的神秘世界;而黄莺的啼鸣,则在正午的天空中回荡,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上的美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最后,“无端归思急,春暮欲耕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在享受春日美景的同时,诗人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回归自然、投身农事的冲动,这既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怀念,也是对简单、淳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生活哲思。
十年京洛弄残书,喜见西归别驾车。
锦里追游贫莫厌,綵衣荣侍乐何如。
诏条安远民为本,才刃如君地有馀。
不日还趋宣室召,伊川重访野人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