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送残暑,雨罢来清风。
湖天出净碧,尽为窗几供。
焚香展图画,往往名山逢。
书画真有契,岁月来无穷。
但使妙明在,自有精灵通。
千秋旦暮遇,何必非我躬。
得意已藏密,五家讵能公。
知益却伤晚,隘矣后山翁。
新秋送残暑,雨罢来清风。
湖天出净碧,尽为窗几供。
焚香展图画,往往名山逢。
书画真有契,岁月来无穷。
但使妙明在,自有精灵通。
千秋旦暮遇,何必非我躬。
得意已藏密,五家讵能公。
知益却伤晚,隘矣后山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新秋之景,感受到雨后的清风与湖天的净碧,通过焚香展画,仿佛与名山大川相遇,表达了对书画艺术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共鸣。诗人认为,书画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时间的流逝并未减弱这种连接,反而让这种情感更加深厚。他相信,只要心灵相通,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领略到艺术之美,不必非要亲自经历。诗中提到的“妙明”可能象征着内心的灵性或艺术的真谛,而“精灵通”则暗示了人与自然、艺术之间的神秘联系。最后,诗人感慨于时光的流转,以及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或许也流露出一丝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与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
千里云峦际碧天,千村景色晓茫然。
上方楼观山间寺,远墅桑麻谷口田。
危石断桥人迹少,阴崖飞瀑水声连。
寒凝晻霭风光淡,暖入蘼芜草色妍。
门巷未经车马到,林泉宜有画图传。
隆中旧事遗梁甫,松下清斋学网川。
愧我已非盘谷侣,凭谁重和草堂篇。
机深转觉身多伴,心远从知地自偏。
无数尘缘消物外,几多佳趣到閒边。
垂竿薄暮临池坐,待月清秋傍石眠。
布袜青鞋从此始,草衣木食永相便。
何当共约归休日,縻禄犹须二十年。
月中有奇树,百丈何茏璁。
岁年等蟠桃,樛结扶桑同。
下垂白玉苞,上发黄金丛。
翘翘最高枝,花色赪霞红。
我昔至其所,顾眄迷仙踪。
高攀不可及,屈折聊相从。
归来抱馀馥,气韵归鸿蒙。
一登阊阖门,再致昆崙峰。
芬敷及朝槿,断谢随秋蓬。
至今怀袖间,敛缩心冲冲。
有美青云彦,飞策凌虚空。
逍遥广庭晏,彳亍嫦娥宫。
含咀玉杵霜,披拂纤阿风。
手持斫月斧,气吐经天虹。
奋掇连根株,五色俱收笼。
拔茆采葑菲,类举无遗功。
愿子即长路,吾行已途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