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互市遍闽东,海角频吹舶趠风。
破浪早忧鲸力厚,插天顿失虎门雄。
敌情要约还修礼,廷议羁縻适启戎。
枕上行师多掣肘,疆臣何自奏肤功。
一从互市遍闽东,海角频吹舶趠风。
破浪早忧鲸力厚,插天顿失虎门雄。
敌情要约还修礼,廷议羁縻适启戎。
枕上行师多掣肘,疆臣何自奏肤功。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末年马江战役(即中法战争)的历史背景与战后反思。诗人张景祁通过“偶阅”黄岘孙参军的诗集,被其中关于甲申、乙酉年间马江、基隆等地战事的记载所触动,遂追和了八首诗,以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一从互市遍闽东”,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变革。接着,“海角频吹舶趠风”描绘了外国势力不断侵扰中国的沿海地区,暗示了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
“破浪早忧鲸力厚,插天顿失虎门雄”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敌方力量的强大,以及虎门炮台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然而,“敌情要约还修礼,廷议羁縻适启戎”则揭示了朝廷在处理外交关系时的矛盾与困境,既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缓和紧张局势,又未能有效避免战争的爆发。
最后,“枕上行师多掣肘,疆臣何自奏肤功”表达了对战争中决策者行动受限、难以发挥真正作用的感慨,同时也对如何评价战争胜负提出了疑问,强调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提醒后人吸取历史教训,警惕类似悲剧重演。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外交与军事策略的深邃思考。
郡在江湖烟树间,谢公遗踵好跻攀。
诗中胜景堪吟啸,池上清风足往还。
疑思但怜云映水,回头不觉日衔山。
登临屡起归欤兴,看是槐花满故关。
水齧东山根,土色渥如丹。
危峰忽摧脱,半崖衔石丸。
阴阳昔融结,神化不可原。
初疑偓佺养灵药,魑魅触之无故落。
又疑蛟龙伏巨卵,雷电击之从此毈。
或者女娲补天馀,却下青冥遗耳珠。
不然盘古戏为乐,聊取天弧弹朱雀。
物理万状终难知,巧心推求徒自疲。
不如引客坐石上,好奇且醉手中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