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育王寺》
《育王寺》全文
宋 / 高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精蓝游历地,景物自情亲。

鹤引登山客,僧迎礼塔人。

名花千佛供,乔木万夫身。

碑刻东坡作,重来为拂尘。

(0)
翻译
我在蓝色的圣地漫游,景色仿佛与我亲近。
白鹤引领着登山的游客,僧侣们则迎接礼拜塔的人。
名贵的花朵供奉着千尊佛像,高大的树木如同万民的庇护。
石碑上刻有苏东坡的手迹,我再次来访只为擦拭去尘埃。
注释
精蓝:蓝色的圣地。
游历:漫游。
景物:景色。
自情亲:仿佛与我亲近。
鹤:白鹤。
引:引领。
登山客:游客。
僧迎:僧侣迎接。
礼塔人:礼拜塔的人。
名花:名贵的花朵。
千佛供:供奉千尊佛像。
乔木:高大的树木。
万夫身:如同万民的庇护。
碑刻:石碑上的刻字。
东坡作:苏东坡的手迹。
重来:再次来访。
拂尘:擦拭尘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翥所作的《育王寺》,描绘了诗人游历育王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精蓝游历地”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敬仰和游历的兴致,"景物自情亲"则体现了诗人与寺中景致的亲近关系。接下来,"鹤引登山客"通过仙鹤引领,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僧迎礼塔人"则描绘了僧侣们热情的接待,显示出佛教文化的和谐与友善。

"名花千佛供"写出了寺内供奉的珍贵花卉和众多佛像,"乔木万夫身"则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寺内的古树之大,仿佛能庇荫众生。最后两句"碑刻东坡作,重来为拂尘",诗人提及苏东坡的碑刻,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再次来访时的感慨,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育王寺的风貌,融合了自然景色、人文气息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作者介绍
高翥

高翥
朝代:宋   字:九万   号:菊磵(古同“涧”)   籍贯:余姚(今属浙江)   生辰:1170~1241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猜你喜欢

偈颂五十一首·其九

三世诸佛不知有,覆水难收。

狸奴白牯却知有,头上安头。白日西沈,黄河北流。

推倒门前案山子,从教坐地看扬州。

(0)

书林十景·其四南山修竹

携锄凿破南山云,种来修竹凌青冥。

参天引风挺苍玉,匝地印月筛黄金。

清瘦何妨惟却俗,净扫胸中尘万斛。

何当裁制十二筒,吹作来仪凤凰曲。

(0)

秋日西湖闲泛

雨洗千峰晓,波涵万顷秋。

菱花开古镜,莲叶度轻舟。

思远人谁识,身闲世不收。

望中时得句,倚棹杂吴讴。

(0)

老人村

绿树合来无路入,青烟起处有人居。

衣冠从俗语言朴,礼乐相忘机巧疏。

(0)

过中岩渡月出峨眉山上

返照中岩渡,峨眉分外清。

一弯新吐月,共我两忘形。

露下沙逾白,宵寒酒易醒。

荻花风索索,拥被不堪听。

(0)

赠胡侍郎致仕

送友长江上,长江水正平。

岸花萦别恨,风柳蕴离情。

子去添惆怅,人称最老成。

家乡归到日,童仆拥欢迎。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