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行春到郭西,远山无数暮烟迷。
林间已觉飞花少,风外还看落絮低。
宿麦带黄应半熟,新蒲抽绿未全齐。
旧游又是三年别,此日重来取次题。
匹马行春到郭西,远山无数暮烟迷。
林间已觉飞花少,风外还看落絮低。
宿麦带黄应半熟,新蒲抽绿未全齐。
旧游又是三年别,此日重来取次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四月八日游历西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末夏初时节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情感。
首联“匹马行春到郭西,远山无数暮烟迷”,开篇即以“匹马”独行的形象,展现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画面。马蹄踏过春色,诗人独自漫步至城西,远处群山连绵,暮霭沉沉,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朦胧的氛围。
颔联“林间已觉飞花少,风外还看落絮低”,进一步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林中花瓣虽已稀少,但仍有零星飘落;微风吹过,柳絮轻舞,低垂于空中。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宿麦带黄应半熟,新蒲抽绿未全齐”,转而关注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麦田中,成熟的麦穗泛着黄色,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河边的蒲草刚刚抽出嫩绿的新芽,还未完全长成。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生机,也寄托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循环的赞美。
尾联“旧游又是三年别,此日重来取次题”,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重逢故地的感慨。三年前的旧游之地,如今再次踏足,心中涌起的是复杂的情感。通过“取次题”(随意题写)的动作,诗人将此刻的心情融入文字之中,留下了一份对时间流转和个人记忆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末夏初的美丽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自然与人情的深邃思考,展现出明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和情感表达的独特风格。
云阶连月地。
记旧游、身在温柔乡里。
花阴透窗绮。
罗衾拥残梦,流莺惊起。
银瓶水沸。
待梳妆、屏风共倚。
看情眉恨眼,宿粉剩香,乱愁无际。
长记。
多情消减,宋玉连墙,茂陵同里。
离怀似水。
天涯路,叹愁悴。
想鸳机织锦,鸾台窥镜,秦丝幽怨未已。
好归去、共把琴书,倚娇扶醉。
午风清暑,过西湖隐约,曾游堤路。
云径烟扉人境绝,真是珠宫玄圃。
倦倚阑干,笑呼艇子,同入荷花去。
一杯相属,恍然身在何许。
休怪梦入巫云,凌波罗袜,我在迷湘浦。
缥缈惊鸿飞燕举,却怨严城钟鼓。
百斛明珠,千金骏马,豪气今犹故。
归来清晓,幅巾犹带香露。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
应见尘中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
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
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
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
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