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国曾闻有数公,犯颜敢谏向来同。
卫宫几见杨文义,伏辇还逢嵇侍中。
荆棘荒凉悲夜月,蟪蛄哀怨吊秋风。
至今箕尾光难灭,古木寒烟恨不穷。
殉国曾闻有数公,犯颜敢谏向来同。
卫宫几见杨文义,伏辇还逢嵇侍中。
荆棘荒凉悲夜月,蟪蛄哀怨吊秋风。
至今箕尾光难灭,古木寒烟恨不穷。
这首诗《新秋感兴三首(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崇简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殉国曾闻有数公,犯颜敢谏向来同。”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敢于直言进谏之士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数公”指的是历史上众多的忠臣良将,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生命。
颔联“卫宫几见杨文义,伏辇还逢嵇侍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将对忠贞之士的怀念具体化。这里提到的“杨文义”和“嵇侍中”,分别指代了历史上的两位忠臣,他们或守卫皇宫,或辅佐君主,以身许国,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颈联“荆棘荒凉悲夜月,蟪蛄哀怨吊秋风。”转而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其中,“荆棘”、“荒凉”、“夜月”、“蟪蛄”、“秋风”等意象,都蕴含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过去的追忆。
尾联“至今箕尾光难灭,古木寒烟恨不穷。”则以更加深远的视角,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里“箕尾”指的是星座,象征着历史的轨迹;“古木寒烟”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的担忧。
综上所述,《新秋感兴三首(其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修行门户,叙次通知,先须屏子休妻。
猛舍尘情,寂寞潇洒相宜。
无则街前展手,御寒时、纸布为衣。
随缘过,守清贫柔弱,火灭心低。
日用擒猿缚马,处无为清净,暗契真师。
境灭心忘,神凝气结灵芝。
得得逍遥自在,任诗词、劝诱愚迷。
功行满,指蓬瀛路稳,跨朵云归。
处端稽首,上覆刘仙,一别倏忽三年。
每遇临风对月,思渴高贤。
忽尔遽承教字,方就审、法候安然。
弟且喜,无劳齿录,存念绵绵。
自愧尘缘未断,在磁洛两郡,且恁随缘。
不果来期,希恕老拙无愆。
首春即当拜觐,履高秋、颐素不宣。
处端望,师兄通妙几前。
又山亭、一番春老,归迟黄鹤何许。
殷勤天上乘槎客,还记渚鸥沙鹭。憔悴处。
奈青镜难藏,一一都呈露。空庭细步。
念一笑三年,相思千里,他日看嵇吕。
西门柳,烟雨千条万缕。人夸张绪风度。
谁知耸壑昂霄意,春树漫摇柔翠。杯满注。
愿回寿松乔,一曲清如水。壶中得趣。
问日丽扶桑,风来阊阖,应许共遐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