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能靖寇,知能抚夷,仁能济众,达德著千秋,频年议赈议捐,江南北颂万家生佛;
祖爱公才,父师公望,身承公教,下交及数世,此际思言思貌,辍涕泣奉一瓣心香。
勇能靖寇,知能抚夷,仁能济众,达德著千秋,频年议赈议捐,江南北颂万家生佛;
祖爱公才,父师公望,身承公教,下交及数世,此际思言思貌,辍涕泣奉一瓣心香。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颂扬了曾国荃的卓越功绩与高尚品德。上半部分“勇能靖寇,知能抚夷,仁能济众”三句,分别从军事、智谋和仁慈三个方面赞扬了曾国荃的才能与德行。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平定叛乱,维护国家安宁,更懂得安抚异族,展现宽广胸怀。同时,他的仁慈之心使他能够救助众多苦难之人,其德行流芳千秋。
下半部分“达德著千秋,频年议赈议捐”进一步强调了曾国荃对社会的贡献,尤其是他在灾年时频繁提议赈灾和募捐,展现了他心系苍生、乐善好施的一面。江南与江北的百姓对他赞誉有加,视他为“万家生佛”,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深深敬仰与感激之情。
接着,“祖爱公才,父师公望”两句则从家族的角度赞美了曾国荃的才华与声望,暗示他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是家族荣耀的象征。而“身承公教,下交及数世”表明他不仅在自己的时代有所成就,还影响了后代几代人,传承了良好的家风与教育理念。
最后,“此际思言思貌,辍涕泣奉一瓣心香”表达了对曾国荃逝世的哀悼之情。在这一刻,人们思绪万千,情感难以自抑,只能以泪水和虔诚的心香来表达对这位伟人的怀念与敬意。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评价了曾国荃的生前功绩,也深情地寄托了后人对其的缅怀与敬仰。
花解笑,冷淡不求知。长是殿、众芳时。
鲜鲜秀颈磋圆玉,洛阳翠佩剪琉璃。
向人前,迎茉莉,送荼蘼。几欲把、清香换春色。
费多少、黄金酬不得。梅雨妒,麦风欺。
细腰空恋当心蕊,同时犹结旧年枝。
谢家娘,将远寄,待凭谁。
日高睡起,又恰见、柳梢飞絮。
倩说与、年年相挽,却又因他相误。
南北东西何时定,看碧沼、青萍无数。
念蜀郡风流,金陵年少,哪寻张绪。应许。
雪花比并,扑帘堆户。
更羽缀游丝,毡铺小径,肠断鹁鸠唤雨。
舞态颠狂,腰肢轻怯,散了几回重聚。
空暗想,昔日长亭别酒,杜鹃催去。